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春风送暖,法意融花 普法宣传进村寨

来源:叙永县人民法院 作者:熊妍冰 丁莉娟 发布时间:2025-03-28 16:37:04

在春回大地,桃李花竞相绽放之际,叙永县赤水镇村民们也迎来了忙碌的春耕。3月28日,叙永县人民法院摩尼人民法庭的法官携手叙永县“石榴籽”调解委员会,走进赤水镇双山苗王寨,开展“法治护春耕·法典润沃土”主题普法宣讲活动,通过“双语普法+石榴籽民俗调解”,将民法典知识播撒在田间地头。

1743151065026.png

针对当地苗族群众的语言习惯,本次普法活动特别组织了“双语”普法团队,法庭干警用熟练的苗语解读《民法典》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法庭审理的典型案例,向村民讲解购买到假种子、假农药等农产品的合法维权途径。双山村是叙永县著名的水果大村,多数村民家中的土地都流转出去用于种植凤凰李、甜橙等经济作物,针对这一现象,法庭干警重点讲解了土地流转合同签订注意事项等内容。“现在会说苗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没想到年轻法官也会说!用苗语普法,村里的老人家都听得懂!”活动现场,一名村干部连连称赞。

1743151091659.png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石榴籽”人民调解委员会金牌调解员一同参与。“石榴籽”调解员或是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是学历见识均高的年轻一辈,在成为调解员后,均接受过专业法律培训。既懂法律又懂民族风俗的“石榴籽”调解员身着民族服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乡亲们围坐成团为大家讲解什么是“石榴籽”。“侯建是我们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他现在当了石榴籽调解员,由他来调解村里的纠纷,我们相信他!”苗族的古大哥听完“石榴籽”调解体系后,激动地说到。

法治的种子既要播在田里,更要种在心里。下一步,叙永县人民法院将持续依托“石榴籽”调解模式,发挥“石榴籽”调解文化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进民族村寨活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让法治的春风浸润乌蒙大山每一寸土地。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