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泥泞中盛开的向阳花 社区矫正群体用大爱重构生命坐标

来源:宜宾市司法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15 11:21:38

2月8日11时50分左右,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危难时刻,一群特殊的身影——社区矫正对象,用赤诚之心在危难时刻书写着人性的觉醒,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浪子回头”的温暖力量,更印证了社区矫正春风化雨的深层价值。

“锅铲是救人的武器,热饭是暖心的良药”

image.png

在抢险救援指挥部的临时厨房里,矫正对象倪某(化名)正在翻炒热气腾腾的饭菜。得知灾情后,她第一时间向司法所递交申请:“如果可以捐赠,我想捐赠20多箱面包,如果需要参加救援做饭的,我可以参加!”抵达前线后,她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安排,无论是切菜、打饭、收拾垃圾还是搬运物资,她永远冲锋在前,面对夸奖时,她只平淡地表示:“出一点微薄之力。”

image.png

挖掘机的轰鸣里,藏着无声的救赎

image.png

山道上,矫正对象何某(化名)正配合着挖掘机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行。作为专业机械维修手,他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黄金救援争取分秒。泥浆飞溅,手掌冻得生疼,他却始终关注着挖掘机作业的情况。“没有什么辛不辛苦的,能出点力,帮到忙,是应该的。”

万千星火汇银河,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只要给予火种,终将照亮前路。”临时厨房的炊烟在救灾前线上缓缓升起,机械的轰鸣在泥泞的道路上回响。不仅仅是这两名社区矫正对象,灾情发生后,司法所接到许多电话,其他社区矫正对象也纷纷请缨,无论是捐钱捐物,还是到前线支援,都想为生命的希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从“要我矫正”到“我要奉献”,是社区矫正春风化雨的教育引导和人性化的心理关怀,让接受法治教育的矫正对象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修复社会关系”的条文和“促进融入社会”的立法目的,转化为救灾前线的实际行动。这些点滴善行,正是社区矫正工作潜移默化的成果,是重塑心灵的最好体现。此刻,泥泞中绽放的不仅是向阳花,更是社区矫正工作传递的法治温情。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