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农村系于一半。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农村地区迎来了交通大发展、车辆大增长,机动化的发展为出行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安全风险也随之叠加交织。为此,四川泸州古蔺交警以地域特色为基点,因地制宜寻法子,革故鼎新创路子,扎实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美丽乡村行”活动在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开花结果”,取得了良好成效。
古蔺县所辖的箭竹苗族乡团结村,素有古蔺县“西大门”之称,是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四川省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是古蔺县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村落。域内有90年代清缴土匪遗址、后开发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的大黑洞,是成都、重庆、泸州、宜宾等地来客入蔺的第一站,也是是古蔺旅游西部环线上的第一节点。团结村东距古蔺县城区26千米,西距叙永县35千米,距离G76厦蓉高速震东出口 5公里,距离国道321线5公里,省道312线穿境而过,日均车流量1000—1500辆,交通便利、区位突出。该村面积15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646户、2746人,苗族同胞占比为42.9%。截至2023年2月,团结村通村道路8条,总里程21.6公里,机动车驾驶员693名、机动车743辆。该村民俗文化氛围浓郁,每年3月至10月分别有踩山节、苗家风情节、芦笙节及每月数次的“赶集日”等民俗节日举行,特别是每年3月的踩山节、7月的苗家风情节,举办规模盛大,辐射川、黔、渝周边县区,参与人数和游客人数众多,所处村域内的大黑洞景区年均游客量约在20万人左右,每年的3月至10月是旅游观光高峰期。
自“美丽乡村行”活动开展以来,泸州公安交警以此为契机,紧扣“巡回宣讲”这一主题,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指导古蔺县依托县“道安办”联合箭竹苗族乡政府,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宣传方式,丰富交通安全宣传手段,针对不同对象选取不同内容,因地施材、因人施教,让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更“接地气”。
依托政府力量保障宣传工作。箭竹乡人民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高度重视,制定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宣传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了交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并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保障经费、将遵守交通法规纳入村民自治内容等。同时,领导干部带头走村串寨参与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加强了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了宣传队伍建设,形成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合力,切实做到了将法治阳光播撒到苗乡苗寨的边远山村,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利用民族语言开展宣传工作。团结村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虽大多数中青年村民都会读写、听懂汉语,但一些老年村民和边远村寨的村民在还不同程度存在听不懂、讲不来的情况。对此,古蔺交警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乡政府配置农村劝导员方面“就地取材”,动员和选用精通苗、汉语的村民或村干部担任本村、本组交通安全义务劝导员,采用苗、汉语结合的方式在日常劝导工作中为老年村民、儿童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传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重点民俗节日期间开展的“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讲活动中,组织会苗语的劝导员利用民族语言讲解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向群众宣讲交通安全,教育驾驶人安全驾驶、文明出行。
将民俗文化与交通安全有机融合。“男:春日里来好风光嘞,咪多(姑娘)秀发随风扬哎,咪彩(小伙子)骑上小铁驴吔,拉上咪多去赶场喂,扯上三尺花花儿布嘞,绣做咪多新嫁衣哎”。女:“三月里来百花开吔,咪彩心思真真坏诶,骑车不戴安全帽呢,谁家咪多要和你哎,交通安全记心上哟,平平安安把家回嘞”。这是宣传交警在当地会唱山歌的劝导员指导下编写的其中一段歌词,苗族是一个喜歌善唱的民族,喜欢用山歌来互相交流,擅于即兴编歌演唱。交警和劝导员根据这一特点,别出心裁地将交通安全常识内容编成词,动员爱好者创作交通安全山歌,由苗族村民即兴编唱,在宣传活动用山歌宣传交通安全,或在民俗节日上“一展歌喉”。此外,每逢“踩山节”“相亲会”“风情节”等民俗节庆,交警都会到场搭台子、摆摊子,换上民族服装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跟着村民朋友们“吼”上那么几句,以一种别样的身份来融入到民族节日里的宣传中。这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宣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22年以来,共开展“融合式”交通安全宣传9场,编写交通安全“山歌”6首。
以真情真心促进交通安全深入人心。一些老年村民认为自己常年在家、很少外出,有时候赶集、参节也是走路,对交通安全理念存在排斥心理,认为不坐车就不会有安全方面的担心,小孩子也会因为认生而拒绝交流。针对这种情况,古蔺交警一方面在涉及少数民族村民的交通事故中,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快处快赔、协助维权,并以案讲法,让村民感受公平公正和关心的同时,对亲身经历的事故本身有所了解,让村民知道怎么走路、怎么坐车,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生命、关乎每一次的出行平安;另一方面,在村民与邻里的“龙门阵”中摆谈切身感受,也起到了较好的正面宣传作用。此外,为增进警民感情,充分调动村民朋友积极参与交通安全,交警在宣传工作中组织人员到苗寨里观摩苗族的手工刺绣、一起打糍粑、辅导孩子作业、学习苗语等,并邀请村民朋友们一起拍摄以“警民一家亲、苗汉一家人”为寓意的《爱我中华》MV,学着用苗语讲安全的宣传交警常常因为发音不准而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而交通安全宣传就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宣展开来。
让交通安全提示走进苗寨每条路。“山路十八弯,小心慎行保平安”、“美景尽收眼底,安全牢记心里”、“这山高来那山低,文明守法好司机”、“喝了拦门酒,不开车子迈步走”、“山美水美人更美,严守交规不后悔”、“行经路口刹一脚,咪多咪彩笑开怀”……在团结村每条村道上,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看到苗族卡通造型的交通安全警示提示语,或在村口处、路口处、急弯临崖处,提醒村民或游客时刻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小心谨慎驾车。在游客接待中心的观光车候车廊处,也设置了有关旅游交通安全的海报图画,让游客在候车、歇息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在打发时间的时候可以观看、学习。这些都是农村交通安全阵地建设中,在交警的指导下由箭竹乡政府结合团结村道路交通实地打造的具有苗族特色的警示提示牌和宣传栏。2022年以来,共设置村口、路段警示提示宣传牌48块,设置宣传栏6处,更新4次。
组建“小分队”因时制宜进寨入户巡回宣传。在交管部门的号召下,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协会积极主动加入到“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中,分别在古蔺县平安志愿者协会、古蔺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小分队,以“青春志愿—关爱空巢老人、情暖留守儿童”、“平安古蔺 共建共享”、“文明交通 平安出行”等为主题,以寒暑假期间、重要节点等为阶段,以“做一顿饭、合一张影、讲一次安全、送一样礼物”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同时,针对春耕春种、秋收时节和民俗节日、农历“赶苗场”群众出行较为集中的特点,由交警、劝导员、网格员、村干部、民兵、景区安保人员组建的“苗寨宣传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和村民家中,采取与村民共劳作、拉家常、街头设置宣传点、村民坝坝会、劝导点宣传、回访交通事故致伤致亡户等形式,主动向村民讲解春耕秋收等出行期间事故防范、事故自救、参与交通应知应会的安全常识,积极推动“两站两员”开展守巡结合式劝导宣传工作,加强在村民出行高峰时段对拒乘超员车、无牌车、拖拉机、农用车、三轮车以及酒后禁驾、无牌无证、一盔一带等方面的宣传提示和劝导,使重要节点不漏人、不漏管,形成交通安全无缝覆盖,力争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接受一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此外,巡回宣传活动还将目光聚焦到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通过开展巡回宣讲活动,为美丽乡村带来更多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更强的安全知识,推动农村地区交通“一老一小”安全素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各小分队已开展交通安全宣传20余场次,基本实现全村交通安全宣传全覆盖。
建立“警区+景区”模式开展旅游交通安全宣传。旅游业是团结村乃至全乡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3至10月是“大黑洞”景区的旅游观光高峰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海拔,“大黑洞”景区成为本地和周边群众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赏景、冬季戏雪和感受苗家文化风情的好去处,年均游客量在15—20万人次。为做好旅游交通安全,服务好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交管部门联合乡政府和村委采取“警区+景区”模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即“警区”内的交通参与者、交通活动由交警监管和开展宣传教育;“景区”内的交通活动由政府监督、村委参与、交警指导,对景区从业人员进行常态化宣传教育、观光车的维护保养以及景区内专用道路的隐患排查治理,交警适时进驻景区联合在重要节点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宣传活动。这样一边做好对村民不开“黑车”的宣传教育,联合交运部门加大对非法营运危害后果、法律责任的宣传讲解,一边做好游客行车安全的宣传和路检路查,与景区管理方建立“警区+景区”交通安全监管、宣传模式,签订《景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相互配合落实好“警区”与“景区”交通安全宣传。近年来,随着“大黑洞”景区公交专线的开通和“警区+景区”管理模式的深度持续开展,景区“黑车”已不见踪影,涉旅交通事故为零,2022年全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较2020年、2021年分别下降22.5%和13.8%,实现村民与游客的“双安”和安全与效益的“双赢”。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不仅在形式上要不断创新,还要在内容上迎合群众的口味、吸引大众的“眼球”、打动人们的心灵,宣传工作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增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一人执法,不如万人遵章,古蔺交警将继续针对农村边远村组人、车、路交通实际,以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微型流动宣传站、交通安全“进百村、宣万户”等方式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力争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覆盖到户。
(孙云峰 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