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泸县太伏镇:凝聚网格“微力量” 激活治理“大能量”

来源:泸县太伏镇 作者:李青波 赵明飞 发布时间:2022-12-30 15:01:57

为切实推进基层治理见实效,今年以来,泸县太伏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协调各方,以精细化网格管理服务为抓手,以考核评价激励为导向,整合网格内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推动管理人员、单位部门、资源下沉网格,凝聚网格微力量,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推动网格服务群众最大化,实现微小网格单元内共治共建共享,切实提升治理服务效能,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太伏。

党建引领“微网格” 增强治理引领力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太伏镇按照“强基固本、落细落小”的职责定位,着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格局。

太伏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引领,将党支部设在网格上,将党小组落到网点上,将每名党员纳入网格党支部管理,形成以网格内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联动纵向治理组织体系。全镇以村(社区)、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21个,实行村(社区)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在网格内建立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服务机制,以15户-30户为一联,划小划细网格“细胞”。同时建立网格内“吹哨报到”机制,充分调动网格内各企事业单位、乡贤等资源力量,形成“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的“一核多元”横向治理机制,着力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太伏镇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网格内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前端,动员网格内社会力量全部进入,整合网格内各种微力量、微资源,着力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太伏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张永富说道。

汇聚网格微力量 激发治理新活力

在太伏镇王湾村“老贾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贾方和正在调解居民矛盾纠纷。由村党委组织成立,由村“五老”“乡贤”等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的知名人士组成的群众性自治调解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今年以来,王湾村通过“老贾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4件,调处成功率达99%。

王湾村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仅是太伏镇汇聚网格内微力量、推动自治治理的一个缩影。在太平社区,为推动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该社区在网格内细化网点管理,每个楼院都配备1名楼(院)长。同时,充分整合物业公司、派出所、卫生院等力量资源参与进来,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调处置”工作机制,每月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问题,推动网格内力量全进入,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防控联治、平安建设联创格局。

太伏镇以网格为单元,通过党组织引领,汇聚村“五老”、“新乡贤”、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示范户、法律顾问、村辅警、楼栋长等微力量,量体裁衣、设岗定职,推动“微力量”发挥“大作用”,打造“全要素”网格,增强治理的凝聚力,助力平安法治村(社区)建设。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中,为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太伏镇着力构建网格内“村民调解委员会 自治调解组织 村辅警(法律顾问)”等力量参与共同调解的机制,推动形成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参与、联调联治的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提升治理微服务 构建治理新格局

“组织信任我,群众相信我,我一定尽我所能,协助村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赵子良已成为王湾村“老贾”工作室里的调解能手,身为老党员的他每个季度登上村里的“先锋指数”排行榜,工作积分排名也位居前列。

“要让网格内力量主动参与进来,除了按需设岗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外,还需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各类微力量发挥最大作用,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效能。”太伏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张永富说。

为有效激励网格内各微力量服务群众的热情,激励网格内“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太伏镇着力完善党员先锋管理、完善积分评价管理、诚实信用评价考核等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乡村联谊会、禁毒禁赌会等工作机制,建立“量化指数、考核评定、动态管理”制度,采取“平时记录、季度公示、年底核定”的方式,对网格员、村辅警、村“五老”、新乡贤等工作情况进行积分评定,实现积分量化评价,制定积分评价公开栏实时晾晒积分。同时,通过“院坝会”等方式,将网格内的自治力量工作情况每季度向干部群众通报,将积分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主要依据,对发挥作用好、表现突出的人员评选为“优秀网格员”“优秀村辅警”“最美新乡贤”“最美志愿者”等,并推荐年轻人员为村“两委”后备干部。

“通过建立积分量化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打造网格治理共同体,极大提升了网格内自治力量的积极性,既凝聚了微力量,又增强了治理效能,推动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平安创建落细落实,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太伏镇党委书记刘静说。

(李青波 赵明飞)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