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七五”普法以来,彭州市以“法律进学校”为载体,不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规范,深化“4343”青少年法治教育彭州模式,以良法善治引领青少年、塑造青少年、护航青少年,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获得多项荣誉表彰。
2017年,彭州市成功创建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2018年,四川省第四届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彭州举行;2020年,彭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获评四川省“七五”普法特色亮点工作;2021年,彭州市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标准化示范点位获评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彭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评“2016—2020年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坚持高点定位,强化“法律进学校”工作保障
注重整体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律进学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和“七五”普法规划重要内容,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厘清工作职责、落实责任清单,全域整体推进。
突出统筹联动。统筹镇(街道)、市级相关部门,深入推进思想联通、环境联建、普法联抓等“六联”工作机制。164名政法干警担任各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实现“联动升级”。
注重专业保障。汇聚司法执法业务骨干、普法讲师、律师、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形成多类别、多形式交互的“法律进学校”资源大平台。引入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西南)等专业力量,为教材研发、师资培训、实践创新等提供智力支持。
坚持精准施策,提升“法律进学校”工作效能
持续优化法律服务。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组建青少年法律援助律师团队,搭建起市、镇、村三级青少年法律维权网络。大力实施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强制亲职教育、回校保障和绿色通道四大机制,全力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
着力夯实学法平台。统筹市司法局等市级部门联创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法治训练营、校园法律之家等5处市级青少年学法阵地,不断拓宽青少年“体验法治、践行法治”实体平台,大大提升了青少年学法实效。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普法活动,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了党政推进、学校建设、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四位一体”青少年普法大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深耕“法律进学校”彭州品牌
创新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出台《彭州市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填补了校园法治文化地方性建设体系空白,人民网、新华网、《法治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全市中小学推行“一校一品”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健全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广泛开展“宪法诵读”“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同频共振、百花齐放。“七五”普法期间,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零犯罪学校11所,成都市依法治校示范校8所。
探索多元合力进学校新模式。联合公检法司政法力量和教育部门共建“彭州校园法律服务中心·政法四方联动共育空间”,指派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律师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参与化解校园纠纷等。开展“幼苗进警营”“走进法庭听审判”“司法所开放日”等法治实践活动,形成一核多元、相辅相成的“法律进学校”综合体系。
打造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法治小当家”评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法治情景剧、征文、绘画等活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活动已持续开展4届,覆盖全市40余所中小学校,直接参与学生达3600余名,已成为彭州市“法律进学校”工作一张靓丽的“名片”。《法治日报》、《四川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擎旗奋进正当时,凝心聚力再出发。彭州市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为主线,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抓手,守正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深化“法律进学校”工作,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再谱新篇。
(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