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已经通上公交车啦,现在家门口就能坐车,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近日,泸州市江阳区纪委监委驻区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与区交通运输局的干部一起,深入通滩镇公路沿线对村民进行回访,对于前段时间开通运行的355路、356路、359路农村全域公交,村民们纷纷点赞叫好。
今年以来,为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江阳区纪委监委驻区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干部定期走村入户开展走访,及时了解群众的“烦心事”。
“站点比较远,要走半小时才能坐上车。”“公交车班次太少,错过了要等半天……”在走访中,区纪委监委驻区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刘莉认真倾听村民意见建议,在了解群众对于开通公交新线路的诉求和期盼后,及时督促区交通运输局拿出有效举措,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交通网络,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公交车是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必须想方设法及时解决。收到反馈后,江阳区交通运输局一方面安排相关公交公司到村里实地查勘,制定新增公交站点方案,加快整改落实;另一方面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深入征求村民意见,推动公交站点建设顺利实施。
“以前我回趟娘家要折腾老半天,现在想回去看看老人就方便多了。”况场街道保林村村民张大爷一边招呼老伴上车,一边笑着说,如今家门口就能坐车,不用走那么远的路,老年人到医院看病,坐公交车就能直达,非常方便。
除了开通新线路,江阳区交通运输局还在农村增设了不少招呼站(牌)。最近,丹林镇梨花村的村民格外高兴,途经该村的377路公交车在村里增设了招呼站点,免去了当地百姓出门乘公交难的困扰。“以前坐公交车,要走好长一段路,现在好了,车站设在家门口,别提多方便了。”58岁的梨花村村民吴兴华说。
今年来,在江阳区纪委监委驻区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的跟进监督下,区交通运输局共计投入公交车139辆,开通线路54条,新规划建设“四公里”“华美路”“城西客运站”公交换乘接驳枢纽3个,新(改)建充电桩、洗车场等配套设施2处,在道路通达、人口密度较大的建制村所在地或道路交叉口新建村级招呼站(牌)13个,着力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管理精细”的全域农村公交,全面推动城乡公共出行服务均等化,获得群众广泛称赞。
(何岸 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