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内江市精准发力多举措抓实2020年全市医疗管理工作

来源:内江市卫生健康委 作者:高 琦 发布时间:2020-06-12 22:33:08

6月12日,内江市2020年全市医疗管理工作会在市中医医院召开,部分单位作了工作经验交流发言,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波安排部署工作。

现场.jpg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区卫健局、东兴区卫健局、资中县卫健局、隆昌市人民医院、新场镇卫生院就疫情防控、医疗质量控制、无偿献血、医改、电子病历评级、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刘波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市医疗管理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并从全局和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当前内江市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了深刻的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指出,2019年,内江市卫生健康系统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多项工作受到省、市领导肯定和表扬。全市门诊、急诊人次达到1610万,医疗总收入突破6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1%和16.62%;医改、中医药产业发展、满意度测评、扫黑除恶等多项工作名列全省前列。


一是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医改工作名列前茅。二是聚焦质量,精准施策,医政工作持续提升。三是科学谋划,周密部署,中医药工作持续壮大。四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江市全体医务人员精诚团结、超常付出,其中有21名医务人员不怕牺牲、支援湖北,出色完成了抗击疫情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内江市累计确诊22名新冠肺炎,都已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新冠病人零漏诊、确诊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复阳”的目标。


会议要求,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也是构建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关键的一年,多个历史性时间节点交织汇集到了一起,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将从五个方面抓好全市医疗管理工作。


一是以院感防控为重点,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网。各医疗机构要全力抓好院感防控,落实好三级预检分诊制度、病区陪护和探视管理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度、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加快推进二、三级医疗机构核酸实验室建设,到今年年底前,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要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否则就要降低医院等级。


二是以党的领导为旗帜,进一步深化医改工作。公立医院之所以称为“公立”,关键要体现公益性,承担和体现医院的社会责任感,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目标不跑偏,是“大政治”。各级医疗机构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推进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以绩效考核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医院健康发展。要全力做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抓好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四是以医疗质量为核心,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要大力发展重点学科,努力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狠抓医疗质量,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加强智慧医院建设。


五是以统筹规划为引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中医服务体系。推动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 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推动70%以上县级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力争90% 以上县级综合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95%以上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100%公立中医院和非营利性社会办中医医院制定章程;推动100%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牵头组成或参与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1-2个特色专科;中医医院诊疗人次数占医院诊疗人次的比重达到20%;中医类医院中药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50%。


   夯实基层中医基础。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9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均达到6项,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的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4项。


   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开展天门冬、栀子、枳壳、佛手等四大品种的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开展铁皮石斛、天门冬生产经营试点工作。(四川法制网 高 琦)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