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内江市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政务、金融、商保等服务发展新趋势,抢抓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建设机遇,以信息化推动各项医改措施落实,积极实施居民健康卡“一卡通用”建设和“互联网+”便民服务应用,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有效解决群众就医“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三长一短”,以及一院一卡、重复办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看病难”的问题,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普惠的医疗健康服务。
内江市居民健康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用”为核心,以市民电子健康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标识为基础,衔接银行卡、商保卡、社保卡、第三方支付等多项居民个人社会和公共服务功能,区域内扫码就医、网上挂号、在线支付、报告查询、一卡通等应用走在全省前列。居民健康卡能联结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就诊、体检和住院信息,整合患者挂号、就诊支付、医保结算、商保理赔等功能,方便群众就医、查询、病历共享和隐私保护,达到标识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目的,对于实现全市医疗健康信息联通共享、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协同和推动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一个目标,做好顶层设计
内江市着眼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业务纵向到底、平台横向到边”的建设思路,按照国家、省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扎实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内江市居民电子健康卡“一卡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4361”总体目标,即:建设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共享平台;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三大数据库;统筹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计划生育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居民电子健康卡“一卡通”系统,联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区域信息平台,绑定银行卡,关联社保卡、市民卡、商保卡、行业卡,推进民生领域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促进“互联网+医疗+金融+民生”服务模式创新,实现全市医疗健康服务“多卡合一、一卡通用”和跨行业跨部门“一卡多用、多卡互用”,让市民分享科技发展红利,提升市民医疗健康服务和民生服务获得感。2020年,内江市政府又将居民电子健康卡“一卡通”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十有行动”,市纪监委将“一卡通”作为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
搭建一个平台,创新建设模式
内江市立足市财力有限的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整合行业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包装健康卡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采取“政府搭台、银行出资、公司运营”模式,投入近3000万元,一体化推动“市-县-镇-村”城乡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用”和互联网便民服务应用建设,创新研发建设“健康内江”便民移动服务平台(APP),为全市一卡通便民服务奠定了基础。这种建设模式在全省领先,实现了全市城乡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线上:通过健康内江APP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等,线下:在各医疗服务机构自助机上同步实现挂号、缴费、查询等),是全省唯一一个实现“市-县-镇-村”扫码就医一体化建设的市州。
统一一个入口,实现数据共享
内江市按照居民健康卡相关规范和互联互通标准要求,制发医疗机构接入APP、自助机平台的接口文档规范和区域平台健康档案调阅接口规范,强化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管理,召开“一卡通”项目建设推进会和每周项目沟通例会、每月联合工作组联席会议,指导卡受理环境改造。全市各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健康内江APP和自助机平台,22家二级以上医院和116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接口改造,统一了“健康内江”APP公众服务门户,汇聚了各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和居民个人生命周期分散信息,统一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为居民医疗健康信息查询、自我健康管理和医务人员共享医疗健康数据全面了解患者既往健康状况、方便临床诊疗决策奠定了扎实基础,全市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推广一卡通用,拓展惠民应用
2019年,在东兴区和市中医医院先行推进居民健康卡“一卡通”上线建设试点基础上,全市快速推进“一卡通”建设应用,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市已有2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16家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实现实名扫码就医、一卡通用。内江市正全力推行停发、停用各医院就诊卡,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在线缴费、费用查询、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报告查阅、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调阅、自助机医保结算等“互联网+”便民服务。目前,居民电子健康卡平台注册量340万,挂号、就诊、缴费、检查检验、取药、查询等用卡次数478762次。通过持电子健康卡就医,不断记录标识居民就诊、医嘱信息、化验报告、影像资料等信息,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共享数据支撑,避免重复检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患者支出,实施透明监管。
在此基础上,内江市将开展区域医疗协同,创新“互联网+医健康疗”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远程医疗、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开展区域影像、心电、病理、超声集中诊断、区域临检检验中心,实现分级诊疗、诊断互认、报告互认、协同会诊、就诊预约新型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促进二三级医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的管理机制,实现区域医疗资源高效利用。(四川法制网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