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中学召开AI赋能教育专题座谈会2025年4月7日,营山中学围绕AI赋能教育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曾振宇、校长李斌、副校长李从清、教师发展处主任李强以及3月28日到成都参加AI赋能教育观摩会的唐贝、罗佳、李艾益、贾娟、王娟、廖瑶、周玉喜、钟汶熹、廖小兰等9位老师参加。这次座谈会上,大家听取了到参加成都观摩会的老师的精彩汇报、共同探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此次座谈会为我校在AI教育的探索道路上点亮了前行的灯塔,开启了教育变革的新征程。
首先,参加3月28日成都观摩会的老师纷纷发言,就会议精神、我校教学现状、AI时代的自我思考与起步、我校未来发展方向等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唐贝老师提到,目前全国AI教育起步阶段水平相近,成都树德中学学校借助自研软件进行AI数据分析,学生配备手机和电脑,为AI学习提供了便利,却也带来了笔记本卡顿、手机滥用等问题,同时设备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也受到一定影响。不过,AI在学生个人活动设计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罗佳老师强调了学生数据跟踪的重要性,认为AI教育要在教育强国的引领下,科学发展且与人文相结合,应合理选择工具、加强教师培训,并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李艾益老师指出,AI正在重塑教育生态,助力个性化学习,但我校慧学星在数据丰富度上存在不足;同时,AI辅助备课解放了教师,学生也能自主向AI提问学习,实现个性化生成;然而,硬件问题仍有待解决。贾娟老师关注到AI应用中的伦理问题、AI工具在复原视频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等;她认为学科融合是趋势,应将个性化与丰富数据相结合,利用AI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但普通班学生提问效率问题亟待解决。王娟老师分享了AI在英语阅读理解与作文教学中的应用,AI评分增加了教学多样性,学生使用AI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十足,她希望信息技术老师能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廖瑶老师提出拥抱AI要以应用为王,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实验教学新路径;她提出学校引入虚拟实验室的建议,主张将生物实体标本与数字模型相结合。周玉喜老师分享了成都树德中学语文、地理、信息技术三科跨学科综合教学的现场,指出学生通过理解文本提取景观,提升总结提问能力的课堂深度融合性特色,但也担忧AI的使用可能淡化学生思维,学校目前处于AI教育初步摸索阶段,需要开发自己的智能体。钟汶熹和廖小兰老师则分享了音乐学科中AI的应用,如辅助个性化学习、作品背景探究、歌词文本研读、乐理学习、旋律编创等,强调技术要与教学理念相结合,当下基础教学依然是关键。
学校党委书记曾振宇在讲话中指出,AI赋能教育要体现三个创新,催生教学和学习形态变革,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他指出,我校已经建成的AI循证课堂是重塑课堂教学形态的重要路径,但形式单一、训练不足。学校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明确工具性第一,因为教育需要温度。曾书记还为我校AI与教学深度融合指明方向,包括备课、预习、作业设计与修改、学情分析、学业辅导等环节。他强调,要计划从语文、英语、心理、音乐、舞蹈等学科开始试点,逐步向规模化应用推进。同时,要推动数智化模块化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依托省级大数据中心建立学校智能体,开展多元主体人机交互探索,构建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建立学生数字成长档案。
李斌校长表示,将紧跟书记的思考深度,积极践行书记对未来的规划。强调探索是关键,要在大规模个性化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副校长李从清在讲话中鼓励大家拥抱AI未来,先行探索,从本学科出发,提出可通过读书会、学科融合、教研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开拓式研究,走出我校积极拥抱AI时代的关键一步。
教师发展中心李强主任指出,AI是工具、是手段,要与教师特有的人文情怀相结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供的快捷、高效、精准、全面的教学资源,助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座谈会为营山中学AI赋能教育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探索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路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营山中学的AI教育必将结出累累硕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