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市彭山区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 心理辅导助成长专题讲座

来源:眉山市彭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作者:宋维苗 刘统华 发布时间:2024-11-14 21:40:40


02.jpg

为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养,营造安全、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1113日下午,眉山市彭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眉山市彭山区卫健局和眉山市彭山区精防办的指导下,在彭山区公义镇政府和彭山区教体局的支持下,组织心理老师和法律工作者到公义小学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 心理辅导助成长专题讲座。法治副校长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公义派出所副所长许健峰、眉山市彭山人民法院员额法官黄惠敏以及彭山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心理老师陈平主讲,内容涵盖网络诈骗与网络暴力、拒绝校园欺凌以及团体心理辅导等重要主题,彭山区公义小学六年级师生近100人参加此次讲座由彭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兼彭山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主任刘统华主持

03.JPG

网络诈骗与网络暴力防范

法治副校长公义派出所副所长许健峰以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暴力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了网络暴力的定义、常见表现形式及其严重危害。他通过展示一系列网络暴力事件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网络暴力的恶劣影响,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关注和深刻反思。除此之外,许所长还特别强调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告诫学生们不要随意在网上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资料,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鼓励学生们在遇到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4.JPG

拒绝校园欺凌,守护健康成长

眉山市彭山人民法院员额法官黄惠敏围绕校园欺凌这一主题,详细阐述了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及其危害。黄法官通过列举大量校园欺凌案例,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受害者的一生。她强调,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创伤,导致受害者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还会影响欺凌者的未来发展,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校园欺凌也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校园的和谐与稳定。针对校园欺凌的预防,黄法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详细解读。她指出,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的霸凌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被霸凌者可以依法要求霸凌者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黄法官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适用和作用,增强了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06.JPG

团体心理辅导及体验活动

彭山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心理老师陈平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体心理辅导及体验活动。活动开始前,陈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即通过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们接纳自己、包容他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整个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力量。陈老师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们思考和感受,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活动结束后,陈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总结和感悟分享。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在生活中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包容他人的缺点,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陈老师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将在活动中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10.JPG

在活动中,中心主任刘统华带领全体师生进行珍爱生命、感恩父母、健康成长集体宣誓。

09.jpg

此次活动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全面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许健峰副所长、黄惠敏法官和陈平老师的精彩授课和悉心指导,学生们不仅增强了法律意识和防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以及校园欺凌的能力,还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和成长,提升了团队协作和心理健康水平。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能够在安全、和谐、友善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宋维苗 刘统华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