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川泸州:江阳区北城街道“一改三优”推进 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

来源:泸州市江阳区北城街道 作者:孙凯琳 发布时间:2022-10-20 09:54:47

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北城街道坚持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服务清单、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推动“放管服”向基层延伸,按照“规范、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加快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强化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服务企业群众质效显著提升。今年,泸州市江阳区北城街道东门口社区获评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率先布局打造政务服务和便民功能相融合的“红立方”党群服务站做法在省委办公厅《每日要情》刊载。

深化改革力度,凝聚创建合力。北城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定人定任务、定点定标准、定时定验收,强化便民服务三化建设试点工作经费、人员、场地、信息化保障。推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服务事项下沉社区。同时,延伸政务服务时间和空间,在全市率先探索在商圈密集的水井沟建设“酒城红立方”,在摩尔商城布局“网格服务e站”等方式,推动便民服务进商场、楼宇,整合公安、税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自助服务功能,推动更多事项全程自助办理,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在场地硬件上,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加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站实体大厅亲民化改造,科学设置功能服务区和必要服务设施,添置了适老化便民设施,确保办事群众“一目了然”“来就能办”。

3d95fa882bf475782332f888a1f760a.jpg

优化事项清单,推进服务标准化。本着“三集中三到位,应进必进”的原则,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党群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梳理出行权事项211项,印发《进驻北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定期收集整理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高频事项,逐步推进水电气、电信、公证、法律援助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进驻便民服务红中心。及时解决疫情防控期间436名特殊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重点围绕拼经济、搞建设,“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等中心工作,新增稳岗就业、创业补贴、个转企等服务事项,最大限度优化办事流程。

4b969c19c7a86c66593d1e7e48654e5.jpg

优化运行机制,推进服务规范化。规范设置综合咨询窗口、帮办代办窗口、“跨区域通办”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满足群众各类办事需求;完善“首席事务代表”“收件即受理”等制度,加强审批前申报辅导;全面推进综合办事窗口建设,逐步整合部门单设办事窗口,合理设置无差别或分领域综合窗口,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制定《北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窗口人员监督考核机制,采用考核分数与民主测评相结合进行评优评先,评选服务之星、党员示范岗;健全投诉举报制,收集服务对象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8ec039e07f5b1c99b382a4dfc3560a0.jpg

优化办理方式,推进服务便利化。一是全面梳理压减事项办理所需材料,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口发证”,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二是全面推广应用四川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动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定期培训业务部门、社区经办人一体化平台操作使用,重点做好事项认领、服务指南发布、办件数、主动评价率、办件覆盖率、证照生成率等具体指标的提升。针对辖区老年群体较多的现实情况,开展贴心化拓展便民服务,热线指导,掌上办理,积极向办事群众推广天府通办和四川政务服务外网办事,拓宽办事渠道。三是主动思考谋划、先行先试、创新突破,在全市率先建成集信息收集、智慧研判、人员管理、应急指挥为一体的大数据指挥中心,开发网上城市、应急指挥、人脸识别等5套管理系统, 对党建、民政、医保、社保等服务对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单元、楼栋、小区、网格、社区五个板块进行分级呈现,全力推进基层治理服务智能化、可视化和高效化,使“旧城不治”“老城难治”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e6f0e907e74bca287fde8406dea296e.jpg

接下来,北城街道将持续推进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提升行政效能,力争到2023年便民服务中心整体搬迁、提档升级,基本建成规范统一、集约高效、智慧便利的街道便民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

(孙凯琳)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