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借钱不还起纠纷 耐心调解挽亲情

来源:纳溪区人民法院 作者:肖甜甜 发布时间:2024-08-19 10:02:48

近日,纳溪区法院护国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表兄弟之间因借款而引发矛盾产生的民间借贷纠纷,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修复了亲情,促进了双方关系和谐。

梁某1和梁某2是堂兄弟关系。2022年3月10日,梁某1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堂哥梁某2借款40000元现金,并于当日出具《借条》一张,定于2022年5月10日前全部归还,如逾期未归还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和费用(包括律师费)。可借款期限届满后,梁某1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给付。双方亲戚变仇人,争吵不断。在多次催还无果后,梁某2诉至纳溪区法院。

承办法官仔细查阅案卷,并积极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更多信息。考虑到原、被告是亲戚关系,若单纯依法判决,可能造成亲情无法修复。为避免双方产生更大矛盾,承办法官决定组织调解。

“法官,我们绝不可能见面,更不可能调解……”,刚开始,原告梁某2表示被伤透了心,没有调解的余地。被告梁某1也表示,自己并非欠债不还,确实是手头紧张,没想到堂哥将自己“诉至公堂”。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承办法官没有放弃,再次通知原、被告双方到法庭进行调解。鉴于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承办人先采取了背靠背的调解方式,承办法官结合纠纷事实及法律法规,告知被告借款不还的法律后果,而后又从情感交流的角度出发,耐心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既算案件中的经济账,也算兄弟间的亲情账。在大量的思想疏导工作后,双方的对立情绪逐渐消除,心扉慢慢被打开,而后,法官采取了面对面的调解方式。在承办法官的不懈努力之下,经过三轮的现场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做出让步,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场归还原告借款20000元,并承诺半年内还清剩余借款20000元。至此,一起亲戚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终于画上圆满句号,一场“亲情危机”得以解除。

在日常经济往来中,亲戚间的民间借贷活动是常见现象,产生纠纷以致成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类案件的背后是血缘亲情,处理得当则重归于好,处理失当则可能矛盾升级。纳溪区法院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理念,在处理案件时,不仅追求个案的公平正义,更注重找到最适合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全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