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举行,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草案)首次整体亮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既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立法表现。从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强调禁止高利放贷;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地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民法典的编纂体现出中国民法的时代性、民族性,也体现出立法过程中的文化自信。我国已经先后制定了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法等民事立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事法律体系,司法实践经验逐渐积累,民法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实践和理论基础。
在民法典中,不仅有传统的财产权、人身权,还有新兴的人格权;不仅对权利内容作出规定,而且对权利遭受侵害时如何救济提出解决方案;不仅有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而且解决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给隐私保护带来冲击。民法典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努力回应时代需求,为应对挑战提供了中国法治方案。(窦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