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问,你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初心和使命就像那把钥匙
“我的犯罪给家人造成巨大的灾难……”
“感谢监区的帮助和关心。”
“感谢家人的包容和宽恕……”
这是四川省汉王山监狱“6.26禁毒日”罪犯现身说法现场。台上的是罪犯小杰(化名),而在台下一直默默关注和指导的警官便是小杰的主管民警杨荣。看着满脸愧疚,却充满着改造自信的小杰,回想起教育转化的幕幕往事,杨警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现在,“心锁”终于打开了。
小杰,原名肖某杰,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小杰哥”。这来源于他在家的排行,父母、姐姐都很喜欢他这个老幺,而小杰从小就是个很不安分的人,向往课堂外的花花世界。小学还没有毕业,就开始了“混社会”的生涯,并很快在当地“混”出了名声。
一次,在“朋友”的“指点”下,小杰第一次接触到了毒品,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为此,小杰被两次劳教,但是仍不以为然。随着毒瘾越来越大,需要的毒资也越来越多,慢慢入不敷出,小杰和“朋友”走上了贩毒的道路。“赚钱”容易了,花钱更加如流水,一次次得手使他愈加疯狂,渐渐地,毒品吞噬了本性,萌发出暴力基因,小杰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终于法网恢恢,小杰以贩卖毒品罪、寻衅滋事罪、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入狱后的小杰凭着曾劳教两次,自认为有“经验”,抗拒改造。不但不知悔改,还时常装病不参加学习和劳动,散布反改造言论、顶撞民警……集训是家常便饭,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在社会上风风光光,在监狱内也要独霸一方”;“只要大错不犯,小错可以不断”。2018年3月,小杰因为违反监规,被送往惩戒训导中心。惩戒训导结束以后,杨警官主动要求教育转化小杰,于是,杨警官的“开锁”征程正式开启。
在办公室,杨荣仔细翻阅了小杰的档案以及入监以来所有的资料,该如何转化他呢?杨警官酝酿许久……
要转变行为,必须从心开始,开展谈话教育建立信任感是第一步。但进展却不大,小杰依然我行我素。杨警官并不着急,因为他深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是要如何去找到那把开启小杰心灵的“钥匙”呢?
一天晚上,杨荣值班,他与小杰聊起了家常。
“最近怎么样?”
“没啥。"
"想跟我摆点啥子不嘛?生活、改造、你家的事情都可以。”
“没有。”
一问一答,一个热情似火,一个冷若冰霜,一个要打开心结,一个却紧闭心门。
正当杨警官想继续开导的时候,他发现小杰一直用右手捂着肚子,额头直冒汗,杨荣急切地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小杰却执拗地说“没事,不用你管。”发现不对劲,杨荣立即把小杰送到了监狱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医生检查出小杰是“慢性阑尾炎”发作,上楼开药、下楼拿药、多项检查、连续输液,杨荣一直陪着小杰……
出院后,杨警官依旧关心小杰,常提醒他吃药,还向医生询问了注意事项,整理成“备忘录”,拿给小杰。
“杨警官,你说我要是忍了,他们会笑话我吗?”
“杨警官,是不是只有打架才能解决问题?”
慢慢地,小杰开始主动跟民警交流,尽管全是”负能量“,但杨荣隐约感到,钥匙已铸造好,“锁”快要打开了!
杨荣再次排查小杰的改造情况,发现他与家人的联系很少,偶尔有电话联系却从没有会见。2018年端午节,在监区的亲情帮教活动筹备中,监区决定给予他们一次团聚的机会,没想到,小杰的家人却不愿意了。
监区决定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在走访中发现,小杰未入狱前吸毒败光了家里的积蓄,虽然家在县城,但是却一贫如洗,小杰母亲年老体弱,她一人靠打工艰难维持生活,小杰过去的行为伤透了母亲的心,因为恨自己儿子的不争气,所以便从来没有去会见。在监区民警的劝解下,小杰母亲录制了视频鼓励儿子好好改造,并同意在端午节的时候参加监区的亲情帮教:“只要知错能改,好好改造,就还是我的好儿子,以后这个家还要靠你支撑……”
在监区的谈话室里,小杰看到母亲的视频,失声痛哭,亲情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冷静下来以后,小杰坚定地表示:“曾经给母亲带来巨大的痛苦,一直无颜面对母亲,但是将近一年过去了,母亲仍然没有抛弃他,还给予了极大地包容和宽恕,他要用实际行动来赎罪,重新做人,为母亲撑起这个家。”杨警官也顺势鼓励小杰,要记住亲人的期盼,拿出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此后,杨警官扮演着“律师”和“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小杰分析他犯罪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利用心理疗法疏导他的心理压力。小杰逐渐平和心态,主动学习监规投入改造;发挥唱歌跳舞的特长,丰富监区改造生活。
积极改造终于换来了回报,2019年小杰获得了减刑。这颗“顽石”终于融化,一把“心锁”终于被情感的钥匙打开。
“开锁记”的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但属于“小杰”的未来才刚刚开始。“杨警官”们也会继续寻找下一把待开启的“心锁”,带着从警时的誓言与初心,前行在教育改造挽救罪犯的路上。 (王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