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鏖战大凉山:脱贫!脱贫!深蓝奏响青春行!

来源:四川省嘉陵监狱 作者:朱立 发布时间:2020-05-18 15:03:23

两年前的夏天,四川省嘉陵监狱平均30岁的三个青年民警——谢方元、罗涛、李贵,满怀一腔热血、怀抱馥郁鲜花,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出高墙,来到了“三区三州”之一的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扶贫。如今,决胜全面脱贫攻坚迎来了爬坡上坎、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当初主动请战的三位年轻人,又在怎样践行自己的使命?

微信图片_20191224164128.jpg

青春几何时?“深蓝”鸣不歇

三人的扶贫地深处大凉山腹地,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在这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已是常态,大到协助当地乡政府招商引资、产业扶贫、公益扶贫、禁毒防艾、异地搬迁,小到建档立卡、走村访户、控辍保学、危房改建、应急救援、防止返贫,几乎都有三人忙碌的身影。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谢方元所在的久铁洛古乡联系深圳博商公益基金会引进了高山羊肚菌产业投20万;修建的92套易地移民安全住房今年全面竣工并完成搬迁入住,4月26日昭觉的分房大会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为每户贫困户发放花椒苗种植高山大红袍花椒,帮扶责任人自发捐款为贫困户送鸡苗每户十只;动员有富裕劳动力的家庭增种轮息地增产增收,发展高山绵羊打造“万羊乡”、风电索玛花旅游产业。 罗涛所在的洒拉地坡乡积极抢抓社会爱心扶贫帮扶机遇:2019年,罗涛协助所在乡镇与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开展“三结对”活动,争取到华阳街道捐赠资金21万元,为贫困户安装70台太阳能热水器;争取到天府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10万元,为贫困户安装33台太阳能热水器;从天府新区慈善会募集到爱心善款80余万元,定向用于乡村教育事业;争取到爱心人士陈松林捐助10万元为该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奖(助)教金;争取到华阳幼儿园捐赠儿童生活教学用品500件。三年多来,该乡实现全部贫困户456户1946人的脱贫验收,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并多次迎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的调研视察,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李贵针对所在的塘且乡呷姑洛姐村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先后将全村人口、生活、生产等进行全面走访摸排掌握精准情况,将全村的水、电、路、通讯、安全住房、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重点,力抓计划生育控辍保学等工作,开展“五洗运动”推进移风易俗,鼓励外出务工发展本地特色核桃花椒种植产业,并用所学专业法律知识向群众开展好普法教育,先后处理保险理赔事宜2件,接受工伤索赔法律咨询5件次,处理民间借贷纠纷3件,还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合同签订的审核工作。两年来,呷姑洛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实现脱贫。

微信图片_20200514101441.jpg

“直男”有泪不轻弹

援凉前,罗涛的孩子未满周岁,如今却将满3岁。两年里,孩子每次感冒发烧、打预防针,妻子独自面对,一人扛起养孩子的重担。面对丈夫的自责,妻子从不抱怨,只说:“等你回来就好了。”父亲做手术住院,罗涛也是事后发现。年龄最大的李贵低调稳重,组织看望慰问他的家人,方知他妻子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教学压力不大但安全责任很重,经常忙不过来,两个年龄尚小的女儿主要由母亲照顾。扶贫之初,夫妻俩常有些小矛盾,经过组织的不断调解沟通,关系才恢复如初; 因大学同学是凉山人,谢方元一直想为凉山孩子做些事。时年25、尚未成家的他因病住院,听说上级部门组织人员援凉,立即出院报名,活脱脱一个热血男儿!婚后谢方元忙碌在大凉山,没能陪伴怀孕的妻子上班、去医院,直到孩子出生谢方元才请陪护假回南充。一星期后,宝宝因黄疸高还在住院治疗,初为人父的小伙子心中担忧、万般不舍,却不得不赶回大凉山。“每次想念,却只能在视频里看看,我们常常调侃等援凉回去娃儿都会打酱油了。”纵然满怀歉意,但他们清楚,眼下分别只是暂时,大凉山更需要自己。

 微信图片_20191224093530.jpg

为谁辛苦为谁甜

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在凉山生根发芽,监狱扶贫干部干劲十足。罗涛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的事迹得到当地同志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在2019被乡镇评为优秀综合帮扶队员;李贵用心用情对彝区人民进行帮扶,帮助全村群众实现脱贫,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帮扶队员。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于2019年下旬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A级考试,现又备考中级会计师;“孩子王”谢方元在社会帮扶下,带着凉山孩子两度走出大山,让孩子们切身感受祖国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强大,同时与同事和朋友帮助了8个极度困难的孩子,每月都坚持去看望帮助孩子们,平日以身作则去引导教育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凉山年内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但由于凉山特殊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大凉山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三位“深蓝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攻城必定有我”的志气和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监狱青年民警的责任和使命担当,注定在大凉山上奏响青春的凯歌。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