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乐山市沙湾区检察院:关爱困境儿童 “童伴”行动进行时

来源:乐山市沙湾区检察院 作者:滕燕 发布时间:2020-04-15 09:16:51

在物质生活高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多数家庭的未成年人有着优渥的成长环境,纵使一些失去双亲与监护人的孤儿,在党和政府高度的重视与政策扶持下,精神与物质生活依然可以得到保障。然而在这个“不愁吃穿”的年代,却有一个被忽视的困难群体,他们被称作困境儿童。

面对镜头,小千安静而沉默,黑瘦的面庞上,一对杏仁眼透露着敏感与警惕。身后的墙上贴满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运动冠军、期末考试第三名等等写着小千名字的奖状,包含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这些奖状也反映出小主人的要强,不甘人后。单看满墙的奖状和俊逸安静的小千,记者很难联想到眼前的人是个刚满12岁,在4岁时就因父亲入狱服刑,母亲去世,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在叔父家里头的事实孤儿。

mmexport1586912744214.jpeg

原本宽敞的三室之家,因住着七口人而显得有些拥挤,小千跟爷爷奶奶的房间堆放了很多杂物,堂弟、堂妹跟随叔叔婶婶挤在一张床上,生活环境有些窘迫。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三个小孩,也让叔叔婶婶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懂事敏感的小千除了床头摆放的褪色小熊再无其他的玩具。小千的奶奶对记者说到,小千平日里基本不会出去玩,做完作业会主动帮着做家务,对他们很孝顺,没吵闹着要过什么。

尽管是与家人在一起生活,但是因为缺乏双亲的关爱以及不富裕的成长环境,让她的成长之路变得泥泞崎岖。而小千的情况只是诸多困境儿童的一个缩影,这个群体就像是一个“阳光照不进的角落”,急待更多的关注目光。

困境儿童 毋庸回避的现实

困境儿童的存在,是当代社会毋庸回避的现实。虽然近年我国儿童保障体不断健全,儿童的成长生存环境愈加向好,但仍有如上文提到的小千一样因种种原因而陷入生活、安全等泥潭的困境儿童存在。为让这些困境中的天使不再无助,为守护他们纯真的笑脸,国家以及四川省政府近年来多次出台帮扶困境儿童的政策意见。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保障格局。2017年10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困境儿童鉴定范围、强调做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虽然上有国家以及省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指导意见出台,但真正要让困境儿童的生活、安全等得到保障,还需看基层的落实情况。

困境儿童何去何从

乐山市沙湾区检察院的未检检察官们通过走访了解,跟小千情况类似的困境儿童,沙湾区目前共有80余名,其中需重点帮扶的困境儿童有3名。这些困境儿童中有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困难的儿童,有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有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困境原因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生存处境却和孤儿一样艰难,因有名义上的监护人,使他们成为一个容易被遗忘的帮扶群体,以至不能像孤儿那样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生活条件上的窘迫,精神上缺乏双亲的引导和关爱,让这些孩子的未来走向,该何去何从。

mmexport1586912744520.jpeg

“童伴”筑起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

在得知困境儿童亟需帮扶的情况后,沙湾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以未检团队为主,当即成立帮扶小组,并利用群体组织优势,实地走访各个乡镇,了解记录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结合沙湾区实际情况,建立“童伴之家”帮扶站点,定期为困境儿童带去生活和学习用品,为小千这类重点帮扶对象,申请救助金。

由于缺少父母双方的关爱与陪伴, 除去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外,沙湾检察院对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重视。为了让孩子们告别成长的孤独,帮扶小组每逢节假日,便会在“童伴”之家站点组织活动,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游戏。

为了进一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沙湾检察院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孩子们进行沟通疏导,运用专业的游戏沙盘,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了解孩子们近期的心理动态,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快乐成长。

mmexport1586912744720.jpeg

“童伴”行动持续发力 进一步扩大完善帮扶工作。

目前像小千一样需要帮扶的困境儿童还有很多,未来沙湾检察院还将持续发力,扩大帮扶区域,全面履行工作责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建防侵害困境儿童的犯罪长效机制,为全区更多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精准、及时、有效的帮扶,为他们撑起一把爱的保护伞。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