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乡间小路,湿滑且泥泞,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检察院年近60 岁的张俊林走在上面格外费力。很难想象,即将退休的他,仍每天下乡入户。“哪怕要退休了,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正是带着这样的决心,张俊林于 2015 年开始了脱贫攻坚工作,成为了一名联户干部,成了人民群众口中的“老张”。
张俊林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过知青,做过老师,在各个单位兜兜转转 14 年,直到 1996 年在峨边县检察院扎根。
“满意!非常满意!老张对我们太关心了。”谈到张俊林,新场乡新凤村的贫困户赵朝华赞不绝口。2017 年,赵朝华家年人均纯收入只有 3000元,刚过脱贫标准线。张俊林在结对帮扶后,根据“脱贫不脱政策”原则,针对性开展了种养殖培训、协调就业等帮扶措施,并帮助其完成彝家新寨、医疗保障等扶贫政策的申请和落地。如今,赵朝华家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新房也建起来了。
扶贫工作头绪繁琐,能做到自己帮扶的 7 户贫困户都确有实效着实不易。辛劳无比的张俊林患上了运动伤痛和“三高”,现在的他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餐前也要吃上几颗药。2017 年,张俊林患双肾结石疼得他走不动道,不得已接受了手术。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张俊林笑言:“轻伤不下火线!”
张俊林的这句玩笑话,新凤村村民赵帮富感触颇深:“老张太辛苦了,前年他刚做完手术,身上还插着管子都要来关心我们!”年过古稀的赵帮富,记忆力下降明显,但对张俊林带病工作的场景却历历在目。赵帮富家的入户路又远又陡,膝盖使不上劲的张俊林走起来颇为困难。那年夏天,连着下了几场暴雨,不少村民种的玉米受了灾,让躺在病床上的张俊林忧心忡忡。“赵帮富的粮食受了灾就麻烦了!”张俊林知道,赵帮富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做不了重活,于是他提前出院,身上插着尿管仍与村干部一道入户查看受灾情况。
张俊林带病扶贫,让女儿心疼不已:“都是要退休的人了,天天下乡费什么劲?”张俊林却说:“只要还能动弹,我就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况且帮扶工作要用心动情,这样群众才会实打实地认可满意。”
张俊林坚信,仅仅是走过场式的入户和口头上的访贫问苦,不足以让群众满意。他脱下制服,融入乡村,拿起镰刀锄头,种菜放牛。“我来自农村,也当过知青,知道怎样和农民相处。”他坚守的价值,体现在了贫困户一声声“老张”的亲切中,体现在了贫困户越来越好的日子里。(陈星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