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是检察机关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透过个案、分析类案,通过数据建模发现风险点与监督点,探索智慧监督方式,主动进行法律监督和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全新模式。面对检察工作的新变化和新需求,雨城区检察院如何推动数字检察工作有效开展?
一、数字思维融入日常办案,数字检察多面开花
“通过数据碰撞,发现线索,有效开展检察监督,提升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雨城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雨城区检察院综合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提升办案质效,通过大数据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让信息数据“活起来”。
雨城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雨城区检察院成立了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从成案线索、模型构建、工作经验等方面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实行“专班+专项+专人”、线索统一归口管理、内部融合监督的办案模式。
工作中,雨城区检察院将数字思维融入日常办案,引导检察官在办理个案中及时总结提炼类案特点、监督点位和监督规则,并积极转化为类案数据监督模型,供其他办案检察官办案参考。2024年以来,雨城区检察院检察官通过办理类案先后提出6个数据监督模型创意。
院技术专班依托全省低代码法律监督建模平台,将检察官提出的6个数据监督模型创意成功自主研发成3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如研发的异地涉案刑罚监督模型,排查嫌疑人一人异地多案情形,已发现线索一条,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有效封堵遗漏前科漏洞,以数字检察实效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如执行信息公开不当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信息、失信人员名单分别与执行完毕数据碰撞对比,发现应删除未删除、应公开未公开情形,现已筛选发现执行监督案件线索32条。
二、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主动履职派上大用场
“太感谢你们了,这些钱就像是雪中送炭。”当杨某拿到司法救助金时,感激地对检察官说。
2024年10月,雨城区检察院积极加强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的运用,加大部门协同数据共享,成功筛查出一起司法救助线索,为开展国家司法救助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数据模型筛查出杨某既是低保户又是刑事案件被害人的线索后,雨城区检察院干警及时前往杨某家中及村委会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发现:杨某及配偶年事已高,日常打理茶树赚取生活费,因家中被盗,且偷盗者未进行任何赔偿,家庭生活陷入困难,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于是,雨城区检察院干警指导、帮助杨某提交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的各种资料,经审批最终向其发放司法救助金6000元,帮助杨某渡过难关。
雨城区检察院表示,本次司法救助案的及时办理,充分发挥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的“前哨”作用,推动司法救助从“被动受案”向“主动救助”转变,让司法温情向更广范围、更小角落延伸,彰显了检察担当。
2024年,雨城区检察院始终坚持“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导向,加强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构建与运用,有力推进数字检察监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自主搭建“执行信息公开不当法律监督模型”,荣获第二届全省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模型竞赛二等奖;构建社区矫正对象漏管监督、发现再犯罪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大数据比对排查出9名社区矫正对象违反规定情况;强化检察技术人才培养,1名干警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数字检察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