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拒绝腐败文化 强化队伍建设

来源: 作者:张露 杨飞 发布时间:2023-04-21 15:15:29

当前,有些人思想上对腐败现象存在着一些模糊、片面,甚至是偏激的认识,这些错误认识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市场,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腐败文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既是走向腐败的起点,也是走向腐败的一个深层次原因。笔者就“如何抵制腐败文化,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这个主题,谈一些看法。

一、腐败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现阶段腐败文化在社会意识中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它有着一定的社会性,在有些地方有些群体中是有一定市场的。当前腐败文化的典型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必然论。当今世界所有政党和国家都存在腐败问题,打造廉洁的政党和政府是一个全球性课题。由此,有些同志便得出了腐败必然论,认为“腐败是世界的顽症”、“腐败难免,无须大惊小怪”、“商品经济发展伴随腐败的出现是必然的”等。

二是有益论。腐败本来是毒瘤,但有时候有的同志还为之叫好,让人大感意外。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出的腐败有益论很多,如“腐败是发展的润滑剂”、“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受贿是开放的表现,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干部贪不贪没关系,只要给百姓带来实惠或使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就行”等等。

三是怀疑论。时下,总有一些人对什么都持怀疑态度。就像有些人看商人,总摆脱不了“无商不奸”的“帽子”;有些人看官员,总避免不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猜测,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勾画为官员“画像”,“逢官必疑”几乎成了当今社会的普遍思维定势。就是在党政机关内部,这种怀疑论现象也是存在的。

四是消极论。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工作中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懒政、庸政、误政现象,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辜负了群众的期望。其实,懒政、庸政、误政也是一种腐败。

五是羡腐论。生活中总有些人一面憎恨腐败,一面又在干着不廉洁的事。其实,这种人往往憎恨的并非是腐败本身,而是自己没有处于利益链条的前端或有利位置。有些人表面上对腐败深恶痛绝,内心却羡慕无比。在这些人心目中腐败就象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六是吃亏论。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认为讲清正廉洁“老土”、“过时了”,“老实人吃亏”、“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逐渐产生了“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官财心态,“贵妻富子,殷实家庭”的自富心态,“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后顾心态。

七是和谐论。有些官员信奉“明哲保身”、“难得糊涂”的为官之道,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留下人情好办事”、“大环境如此,不随波逐流,就是与其他人作对”的处世哲学。于是,在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多回避,“你好我好大家好” 的现象屡见不鲜。

八是容忍论。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存在“一条烟两瓶酒几张卡小意思”、“公家的钱只要不装进自己口袋,怎么花都不怕”、“太清正廉洁,在官场上混不下去”等错误认识,说什么“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委不查”。

二、腐败文化滋长蔓延危害深重

在现实社会中,腐败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政治毒瘤,时时侵蚀着社会的健康肌体。腐败文化一旦形成气候与环境,就会使人们对反腐倡廉建设持怀疑、抵触甚至排斥的态度,从而大大削弱了反腐败的力度。因此,对于腐败文化的危害不可低估。

一是扭曲了人们的人生观。在腐败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是非标准颠倒、政治信仰迷茫,一些人的心理由一种协调的、正常的、相对平衡的状态,过渡到一种非正常的紊乱状态,造成心理失衡。一些人变得“现实”、“功利”起来,认为诚实、正义、善良等真善美的东西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虚假的、丑恶的东西笼罩一切,逐渐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对人生失去了信心,从而也失去了社会信仰。这种状况的恶化,必然使我们面临严峻的信仰危机和民族精神危机。

二是误导了人们的价值观。腐败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会一点一滴地改变人们对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从而误导人们的价值观。有的人崇尚金钱,奉行“贿金体现价值论”;有的人崇尚权力,把“当没当官”、“权有多大”作为人生成功与否评价标准。我们反对“官本位”思想,并不是反对人们去当官,而是反对人们把当官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把权力大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高低的标准。

三是腐蚀了人们的社会观。腐败文化的猖獗必然会败坏社会风气,使真、善、美的社会氛围遭到破坏,假、丑、恶的不正之风四处流行。如果任腐败文化自由泛滥,必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造成人们的是非标准颠倒,从而危害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健康发展。当腐败文化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时,就会出现剧烈的阶层分化和对立,滋生出“仇富仇官”和对社会极端不满的不稳定因素。

三、把好“五关”,切实增强抵制腐败文化的能力

当前,面对日益滋长的腐败文化现象,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着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我的困惑,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立场、明辨是非,把好“五关”,切实增强抵制腐败文化的能力。

一是把好“荣辱关”,做到知荣明耻。知荣明耻是人们内心的荣辱标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一切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有益的事都为荣,损害国家、人民、集体利益的事都为耻。党员干部应该身正行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公生明,以廉生威,自觉养成“奉公为德,谋私为耻;清廉为荣,利己为羞”的荣辱观。  

二是把好“善恶关”,做到去恶扬善。首先要处理好“小善”和“小恶”的关系,在工作、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不给行贿者以任何可乘之机,真正做到拒腐防蚀。其次要处理好“独善其身”和“兼善天下”的关系,在干部中、在群众中做好表率,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通过正面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道德风尚。

三是把好“是非关”,做到立场鲜明。是非问题是一个人的立场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加强党性修养,就成了一句空话。有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不敢直面矛盾,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有利的就办,无利的就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面对是非问题,我们不但要分得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在具体行动中做对的、做得对。

四是把好“义利关”,做到重义轻利。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不是让我们空谈道德,而是提倡在追求正当的合法利益的同时,更要讲道德,讲理想,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明之利不要,多一点正气、少一点邪气,多一点理智、少一点盲目,清清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

五是把好“得失关”,做到知足常乐。中国有句老话“吃亏是福”,从长远来看,面对名利,总是“寸土必争”的人往往事与愿违;选择“退避三舍”的人,却常常有意外收获。李连成的《吃亏歌》唱的好,“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常吃亏才能有作为。”我们要懂得选择,学会取舍,必要时一定要勇于放弃、甘于吃亏、立足本职、乐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张露   杨飞)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