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我与孩子不同的家庭教育

来源: 作者:袁静 发布时间:2024-04-02 14:54:04

家庭教育促进法刚刚颁布的时候。有人觉得,家庭教育这么复杂吗?教孩子还需要学习?也有人觉得终于等到了,该让有的家长学学怎么做父母了,怎么教孩子了。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认为现在教孩子太难了,话不能说得太重,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更不要说打骂了。孩子稍微情绪有点问题,家长就会高度紧张,担心孩子抑郁。时不时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更让家长们胆战心惊。作为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深刻体会如今教养孩子的不容易;同时也发现原来我的父母教育我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孩子了。

我出生在80年代的农村,家里就我和妹妹两个孩子,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农村的生活既简单也忙碌,父母总是早早的起床,家里养有鸡鸭兔猪,还养着蚕,各种投喂后才抓紧时间做早饭,早饭后就要下地了,地里的农活一年四季都有。那个时候,农村的作息很少按照时间,大多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也是遵循着饿了就做,“农村饭,二点半,”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忙碌过后的午饭基本就在两点左右了。小孩子不会担心饿着,地里的嫩黄瓜,山上的野果子,会让我们填饱肚子。那个年代,父母不会担心我们吃不下饭,因为每天我们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我们的娱乐方式太多了,草坪里打滚,河沟里抓螃蟹,爬树,抓蜻蜓,山上山下都是我们的脚印,这么大的活动量,会让我们吃得香,睡得好。当然,农村的孩子早早的就开始帮着家里做些简单的农活,记忆里,我一般都是捡柴禾,割猪草,放牛,摘桑叶,喂蚕。稍微大点就可以做饭了,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香喷喷的猪油炒饭,是我经常做给妹妹的上学早餐,直到现在妹妹也觉得我做的炒饭特别香,大概是童年美好的味道。父母忙着农活,一般都是我带着妹妹,当然免不了欺负她,然后吵架打架,然后两个人一起挨打,但是妈妈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是姐姐,让着妹妹,大概是骨子里的逆反心,妈妈越这么说,我越想欺负她。所以小时候我挨打是很多的,木棍,梳子,竹竿都是我“挨揍”的工具,记忆犹新的当属父亲的脚,一脚踹了我,那个感觉就像起飞了。我记得有个邻居姐姐犯错,被她妈妈罚跪了一晚上,第二天照样和我们一起玩。似乎我们都没觉得这是件多大不了的事情。每个新学期,家长还会给老师送教鞭,叮嘱老师,不听话就打,所以老师打孩子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做错事情就要挨打,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照样开心的上学,快乐的玩耍。调皮捣蛋的孩子,受伤是在所难免,有一次我玩镰刀,把手腕割破了,奶奶赶紧在老房子里找来一块白白的裹着蜘蛛的小网,把蜘蛛捏死后就给我贴在伤口,说是止血,当然也没止住,因为血管破了,还是去医院缝了几针,虽然受了伤,挨骂也是难免的,谁让我不听话玩刀呢!

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为什么挨打挨骂大家还是开开心心的呢?大概是因为生活忙碌又充实,父母忙着他们的农活,我们除了学习以外还有些“份内”的活计,玩耍的时间本就不多,柔软的草地,成熟的野果,鲜艳的花朵都在呼唤我们,更何况还有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丢沙包、捉迷藏这些永远玩不腻的游戏,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那时候我们也特别容易满足,5毛钱的零花钱算是比较富足的,生日的白煮蛋就是那天专属的仪式感,六一儿童节的新裙子会让我兴奋好多天,偶尔父母赶集带回来的糖果,让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甜的。那时候家总是整齐的,白天的忙碌会在夜晚拉下帷幕,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一家人都在一起聊天,一个不落。我最喜欢的夏天的夜晚,全家人坐在院坝里乘凉,听着蛙叫虫鸣,吃着带蒜味的西瓜,还有父亲讲的故事,夏天的星星那么闪,加上温柔的月亮,或许就治愈了一切。

我的大女儿出生后,我的教育方式基本复制我的父亲,犯错了就是打骂,我认为教孩子就应该是这样,毕竟我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这种情况持续到她五年级,我发现我的女儿出现了一些状况,她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我的沟通也是越来越少,孩子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我越来越焦急,开始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她的注意力,然后医生说孩子是重度的注意力不集中,中度的焦虑,还有轻微的抑郁症,这样的结果让我慌了,我开始带她做心理咨询,吃一些辅助药,但效果不明显,孩子的情况也没有改善。后来我无意接触到了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的课程,我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努力学习,想要治好我女儿的“病”。

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的发现,原来我以为的孩子的问题,是我自己教出来的。我每时每刻盯着孩子,为她安排好一切,她就像是一个牵线木偶一样,她也曾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被我忽略。我是妈妈,我为了她好,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样的思想在我脑子里根深蒂固,女儿犯了错就打骂指责,我想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于是她应该也如此,但是为什么她不像我小时那样无忧无虑呢?脸上也很少挂着微笑。甚至在当时,我都回答不出,我女儿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衣服。因为她是按照我的安排去生活的。

为什么同样的家庭教育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在我的家庭当中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1、生活环境。以前的经济条件差,干活就是为了生活,孩子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快乐。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也渐渐改善。农村大部分孩子都去了县城,市区上学,现在的孩子想吃什么都有,穿新衣也不再是六一或者大年初一的特权,更别说还有各种各样的零食水果,丰富的物质条件也让孩子不再容易在这些上面感受到满足和快乐。

2、娱乐环境。那个年代的孩子,邻居的伙伴、学校的同学都是好玩伴,不上学的时间,结伴玩耍,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越传越远,让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近。到了现在,钢筋混泥土的楼房像是把人们分割在一个个方块中,邻居互相不认识也非常正常,电子产品渐渐成了如今孩子的娱乐方式,同学在一起玩,没有什么跳皮筋,丢手绢,而是拿着手机一起玩游戏。手机里面层出不穷的各种游戏,动画片,短视频,将孩子与同龄人玩耍的兴趣转移了。

3、家庭环境。小时候的我们,忙完了一天的活,一家人是在一起的,那个时候电视都很少,家人在一起都是谈天说地,农闲时候,父母还会陪着我们玩,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就是健康成长,在学习上,他们也期望我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却不会刻意强求,毕竟为了生活忙碌,让他们无暇顾及。而现代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在的父母也愈加忙碌,有的干脆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有的是保姆,或者送到托班,大部分父母对孩子陪伴少之又少。有的即便是陪着孩子,也是各自拿着手机做自己的事情,电子产品的依赖对成年人是一样的。工作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的父母就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于是,孩子做完作业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而父母并没有询问自己孩子是否喜欢。

这些原因让现在的孩子缺乏独立能力,也缺乏和同伴之间的交流,有的在学校和同学都很难和谐的相处,繁重的学业更让很多孩子失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快乐。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变少,亲子间的沟通也渐渐不那么融洽,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家庭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所以,现在的父母,学习家庭教育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小时候,接收的知识和讯息基本上都来自父母老师还有电视报纸。而现在的孩子,有电脑,手机还有各种各样的视频软件,交友软件等等,如果我们不学习,不改变,不试着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被网络上一些错误思想行为所影响。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责任编辑:杨雪娇

上一篇:蜕变

下一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