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邻水县作协到丰禾镇开展采风活动

来源:邻水县丰禾镇政府 作者:熊建军 发布时间:2025-04-22 08:48:02

谷雨将至,景和春明。4月19日,邻水县作家协会组织十五名本土骨干作家走进拥有“旅游大镇、经济强镇、县域副中心”美称的丰禾镇,开展“讲好旅游故事、助推乡村振兴”主题采风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走访、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挖掘丰禾镇旅游潜力、产业发展,记录丰禾镇发展中的鲜活故事,以文字文学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图片 1.png

参加采风的队员们第一站来到丰禾镇高礅河蔬菜基地,当大家看到容创好蔬菜生态农场的折耳根、四季豆、豇豆、糯玉米长势良好,眼前泥土的黄色逐渐被蔬菜的绿色所替代,大家无不撑出了赞许的大拇指。大家带着好奇的心情听取了丰禾镇镇长沈丹枫对丰禾镇基本情况及特色产业发展的情况介绍,目前高礅河蔬菜基地规模已超1000亩,计划今年年底沿旅游环线再扩大1000亩。高礅河蔬菜农业园区引进多家农场,采用“业主+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错季蔬菜+绿色有机”蔬菜逐步走向订单农业,供应重庆大市场,不但业主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而且促进了当地农民在菜场务工,实现就近挣钱,鼓足了钱袋子,实现业主、农户双赢。随后作家们来到蔬菜基地附近的张家坝院子,一幢幢漂亮农房展现在眼前,村容村貌大幅度提升,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乡村文明元素增多,村容整洁、邻里和谐,一派安居乐业的好景象。当大家听到沈丹枫镇长介绍:张家坝院子成功经验得益于:大力开展农村不良风气专项治理,积极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通过长期设立“红黑榜”、定期评比、“积分超市”兑换等机制,有效激活了基层自治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今年在上级的支持下,投资800余万元又在高礅河村将夹墙院、鲁家湾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建成后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看点。大家边走、边看、边听、边记,都后悔没有早些到这些地方来走一走看一看。

图片 2.png

采风第二站:沿着明月山蜿蜒平坦的茶香便道,采风队伍来到关口村白茶基地。站在观景台俯瞰,谷雨将至茶山阳光正好,满山的茶园层层叠叠,茶园披绿吐翠如绿色波浪铺展山间,目前正处春茶采摘尾声,山间充满诗情画意,令作家们感慨万千。邻水白茶现有种植面积7500余亩,其中投产面积1700余亩,年产优质产品15000公斤,产品主销江浙、上海、北京及周边省市,另有5000余亩茶树明年也将进入采摘期。据白茶基地负责人熊以宽介绍:今年春茶采摘季从3月18日就开始了,为了赶工期,公司提供免费食宿和接送服务,工资采用“按斤计酬、多劳多得”模式,吸引了本县附近村民及达州大竹;重庆长寿、垫江等地1800多名采茶工前来采茶,每名民工每天收入在150元左右,发放工资200余万元。明月山白茶,让远近群众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梦想。

图片 3.png

第三站,大家来到湖面开阔、岸绿水清、景色宜人的让水湖。昔日滩涂“变身”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湿地公园——如今的让水湖,正呈现出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林木葱茏的田园风光。让水湖因湖边有清代光绪年间长滩乡绅熊辅周题“让水”摩崖石刻:“水流相让后徐行,逝者如斯兢自平。讵料物能卑逊顺,世人何必尚纷争”,体现了华夏民族处世哲学“不争之德、包容之美”;与著名“三尺巷”典故遥相呼应,对当今倡导和谐、谦让与宽容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邻里发扬团结互助精神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让水湖湿地公园景区:桃花岛、水上栈道、骑游道、特色九孔桥、休息亭、牛耳坡打卡地等景点已建成投入使用,去年成功举办了“‘5·19’相约明月山 乐跑让水湖”体育赛事活动。每逢周末、节假日都会迎来游人如织场景。目前让水湖景区正在加班加点建设让水湖湿地公园接待中心和湿地公园博物馆,不久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丰禾镇让水湖湿地公园、白茶基地、泥汉坪古蛮国、五华山AAAA景区正在让丰禾镇实现旅游大镇梦想。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采风活动结束时,邻水县作家协会主席冯宗凡表示,此次采风活动,作家们行走于丰禾镇的田畴沃野、乡村院落、白茶基地,穿梭于湖泊景区水上栈道,深切感受到丰禾镇在产业发展、院落打造、旅游建设、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创作提供了丰富、鲜活素材,接下来协会将组织作家们以笔为犁深耕沃土,聚焦振兴新图景。围绕采风中所见所闻,力争创作出一批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通过文学视角讲好丰禾镇的故事,此次活动创作的作品除了在《潾州文苑》上发表外,要求作家们要尽力地向外报刊、网络公众号、新媒体推送、传播。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