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综治中心,500平方米的开放式服务大厅内,心理疏导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11个功能分区高效运转,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全镇2000余个“慧眼工程”监测点的动态画面。近年来,代市镇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实战化建设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三年位居全区前列。
实体化建设,从“分散作战”到“一站统管”
代市镇瞄准基层治理“碎片化”痛点,投入35万元专项经费,打造集群众来访接待、矛盾调解、网格管理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治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城管中队等8个部门力量,组建50人的社会综合治理联合巡防大队。通过“部门常驻+动态轮驻”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12类服务“一窗受理”,群众办事平均等候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今年以来,该中心累计接待群众诉求436件,办结率达97.5%,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所有忧”。
实战化运行,全链条闭环治理提质效
聚焦治理效能提升,该镇构建“三项制度+四个重点+五项职能”闭环体系。创新“日排查、周研判、月总结”工作法,对征地拆迁、家庭纠纷等矛盾隐患实施动态监测,今年已化解突出矛盾89起,调解成功率98.2%;推行“一格一警”全科网格模式,将全镇划分为46个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3名、辅警46名,推动90%以上民生诉求在网格内解决。在龙滩村“慧眼工程”试点中,农户自建的监测系统成功预警地质灾害险情3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
智能化赋能,科技织密平安防护网
代市镇以数字化改革打通治理“末梢神经”,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立体防控体系。整合“雪亮工程”“智安小区”等平台资源,全镇9个智安小区的232个智能感知设备,今年自动识别消防通道占用、高空抛物等隐患41次;视联网平台接入的23台网格终端,使事件处置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立的“社会治理信息池”,动态更新人、地、事、物等数据12.6万条,精准支撑重点人员管控、突发事件处置等23项应用场景。在商贸城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助力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2%,成为全市智慧社区建设标杆。
“实体化建设夯实根基,实战化机制提升效能,智能化手段延伸触角,这三者缺一不可。”代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正探索建立“平安指数”动态考评体系,将网格事件处置效率、群众满意度等18项指标纳入量化考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镇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5.7%,矛盾纠纷类信访量减少48%,群众安全感测评达97.3分,创历史新高。
从综治中心墙上的“平安曲线图”,到田间地头网格员手机里的“治理通”APP,代市镇以“三化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镇域答卷,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代市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