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三化融合”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来源: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8 09:27:00

走进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综治中心,500平方米的开放式服务大厅内,心理疏导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11个功能分区高效运转,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全镇2000余个“慧眼工程”监测点的动态画面。近年来,代市镇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实战化建设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三年位居全区前列。

图片 1.png

实体化建设,从“分散作战”到“一站统管”

代市镇瞄准基层治理“碎片化”痛点,投入35万元专项经费,打造集群众来访接待、矛盾调解、网格管理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治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城管中队等8个部门力量,组建50人的社会综合治理联合巡防大队。通过“部门常驻+动态轮驻”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12类服务“一窗受理”,群众办事平均等候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今年以来,该中心累计接待群众诉求436件,办结率达97.5%,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所有忧”。

实战化运行,全链条闭环治理提质效

图片 2.png

聚焦治理效能提升,该镇构建“三项制度+四个重点+五项职能”闭环体系。创新“日排查、周研判、月总结”工作法,对征地拆迁、家庭纠纷等矛盾隐患实施动态监测,今年已化解突出矛盾89起,调解成功率98.2%;推行“一格一警”全科网格模式,将全镇划分为46个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3名、辅警46名,推动90%以上民生诉求在网格内解决。在龙滩村“慧眼工程”试点中,农户自建的监测系统成功预警地质灾害险情3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

智能化赋能,科技织密平安防护网

代市镇以数字化改革打通治理“末梢神经”,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立体防控体系。整合“雪亮工程”“智安小区”等平台资源,全镇9个智安小区的232个智能感知设备,今年自动识别消防通道占用、高空抛物等隐患41次;视联网平台接入的23台网格终端,使事件处置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立的“社会治理信息池”,动态更新人、地、事、物等数据12.6万条,精准支撑重点人员管控、突发事件处置等23项应用场景。在商贸城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助力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2%,成为全市智慧社区建设标杆。

“实体化建设夯实根基,实战化机制提升效能,智能化手段延伸触角,这三者缺一不可。”代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正探索建立“平安指数”动态考评体系,将网格事件处置效率、群众满意度等18项指标纳入量化考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镇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5.7%,矛盾纠纷类信访量减少48%,群众安全感测评达97.3分,创历史新高。  

从综治中心墙上的“平安曲线图”,到田间地头网格员手机里的“治理通”APP,代市镇以“三化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镇域答卷,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代市样本”。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