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创新推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乐山市犍为县公安局 作者:冉金刚 发布时间:2023-12-28 11:46:19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对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犍为县公安局始终坚持“防为主、防在先”工作理念,紧密结合实际,运用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优势,主动顺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不断织密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网络,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机制改革,创新构建“369”条块式实战警务模型,引领打造集打防管控于一体,形成指挥高效、动态布防、多维防控、反应迅速、覆盖全面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实现了秩序好、出事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一、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的犍为实践

犍为县地处川西南,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水陆交通重要节点,是成都2小时经济圈中承接宜宾、贵州的重要城市,全县“一心一地一城”发展战略推动力度大、节奏快,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营商环境对犍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近年来犍为县公安局开展打防管控开展的大量实践和取得的实际成效,试析一些经验做法。

(一)做实了机构改革文章,不断优化力量布局。犍为县有常住人口56万,是乐山市除市中区的第一人口大县,犍为县公安警民万分比为0.47,居全市末位。在此情况下,犍为县公安局想方设法在优化机构设置、内部挖潜增效上做文章,全力推进“情指行舆”实战体系构建,大力争取辅警配额、经费保障调增,加强日常监管考核和层级化管理,致力弥补警力紧缺的不足,在做强以巡特警为尖刀、以交巡警务融合为支撑、以派出所和警务室为基础底座的治安防控体系基础上,相继组建起“金犍飞鹰”“金犍铁骑”“金犍警犬”“防范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中心”等专业队伍,推进重点城镇快反应急机制长效化、实用化;创新建立“金犍护校队”“金犍护医队”“金犍护企队”“平安犍嬢嬢”等群防队,并协调党政在重点镇建立“综治巡逻队”,将各方力量汇聚整合,实行城乡一体联巡联防联治联控,产生1+1>2的实战效果,形成环城区、环景区、环重点项目、环县际的多层级、多维度的圈层防控体系,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社会面治安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治安卡口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等“六张网”建设,全县案事件比率连年创新低,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年创新高。

(二)做实了机制创新文章,不断提高实战效能。深入推进”情指行”一体化实战机制警务改革实践,着力将各项警务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一方面是创新应急处置机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在安保维稳和多次应急处置工作中获得党政高度肯定,得到县委、县政府授予突发紧急事件“第一指挥权”,将全县力量和资源纳入案事件应对处置体系,推进了非警务警情有序分流处置,创建出“一哨预警”校园反恐防暴警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破除了公安单打独斗困局,逐渐形成“党政主导、公安主管、各方参与、整体应对”的应急处置格局。这方面机制在多起事件处置中得到检验升华,成为全县危机应对“龙头”。另一方面是创新实战指挥机制,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打破壁垒,从2017年开始便走上“情指融合”的路子,汇集警情分析、情报研判、图像巡查、实战指挥、舆论宣传等资源为一体,建立起“情指行”三同步的实战警务架构;近年来,结合部省市关于情指改革的系列指导意见,犍为县局实践构建起更加成熟完善的实战指挥体系,创建出“四步防控法”的优秀技战法,将“事前”排查防范、“事中”应急处置、“事后”清零风险以及全程盯办评估纳入指挥体系控制,实现对“事情”的全面掌控,其先进性和实效性突出,隐隐成为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情指体系改革实践典范。

(三)做实了智慧防控文章,不断巩固平安成果。一是升级天网工程。综合考量一、二期天网工程老化、跟不上需要以及在“8.18洪灾”中严重受损等情况,投入资金进行升级改造,同步对三、四、五期天网终端进行检修,更换高清设备,全部配套“天网音柱”呼控系统,添加应用模块,高效融合“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加强数据接驳应用,集中对服务器和机房以及配电设施进行系统改造升级,结合“金犍飞鹰”空巡队,最大程度发挥“天眼”巡防的作用优势,不断打牢视觉融合计算设计基础。二是布建“图码联侦”。在布局建设天网人脸抓拍、车辆卡口应用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建设后台视觉计算系统,规划布建感知终端800余个、视频解析700路,全要素进行单维伴随分析,建立轨迹反查模型,深度挖掘一些点位少、时空短的关键信息,精准核实并布控监测,巩固县域边界、主要出入口、县城区交通要道和重点场所等“四道防线”。三是推广可视化监管。实践成熟涉爆单位“可视化”监管系统运用,对民爆物品的运输、储存及爆破作业现场的爆炸物品卸车、场内搬运、临时保管、装药、连线、检查、警戒等工作环节开展实时监管,连续15年实现涉爆单位安全事故零发生;借此,将可视化监管广泛应用于寄递物流、废旧物品收购、酒吧等重点行业以及金融、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突出物防、技防弥补人防不足的短板,提高监管水平的同时,实现对安全风险预警性、预见性能力提升。

(四)做实了基层基础文章,不断推动治理创新。一是“分色预警”防风险。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全域警情、社情、民情和重点主体、企业安全、交通安全等实行分色预警、分类责任、分级处置机制,对应排查风险进行汇总评估,按风险情形分红、黄、蓝分色向相关单位推送预警,按照风险类型确定责任单位和部门,重大、特殊风险类型实施整体联动,设置村、镇(派出所)、县级责任机关、全县联动“四级处置机制”,程序化推进防风险、保安全各项工作,在圆满完成各类安保任务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一村一警”强基础。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警务改革实践,与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乡村振兴暨“一镇一品”发展战略深度共振,推动上升为党政工程,争取辅警配额调增,新聘辅警69人,同步实行机关民警下沉社区32人,盘活镇法庭、道安办、综治巡逻队、司法宣传员等力量资源,多方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争竞机制,依托“嘉阳.小火车”景区推出“反诈专列”“禁毒专列”,创新“一花一茶一旅一警”治理品牌,形成“茉莉警务”品牌雏形,以“一村一(辅)警”警务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三是“三无小区”细治理。坚持和发展“双报到”治理机制,即:社区民警和巡警大队民警到筛选确定小区报到,共同开展治安检查治理工作。积极向党政争取将“三无楼院”治安防控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先后投入资金近300余万元,为城区566个“三无楼院”免费安装638个智能门禁系统,形成政府主导、公安指导、居民自治安防管理模式,“三无小区”快速转变为“平安小区”,90%以上小区的实现零发案,盗窃发案下降92.3%,得到小区居民充分认可。四是“两个中心”控极端。先后向县委政府争取专项资金100余万元,联合卫生、疾控中心、民政等部门建成了“特殊病人康复中心”“精神病人收治中心”,设立床位260个,每年由县财政出资(约150万元左右),县局派出3名民警,带领12名保安24小时值守,累计收治病残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900余人次,治疗康复600余人。

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公安机关在全面提升社会治安动态管控和快速反应能力之余,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多建设困难和发展问题。

(一)基层基础建设还不够扎实。受长期以来重打击轻防范思维的影响,公安机关往往注重打防绩效的提升,把大量的警力、精力都用在完成打处指标等实战类工作上,对基础工作信息化投入的精力弱化,导致基础工作出现了缺乏及时、有效、鲜活的信息支持的现象,使得治安防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大打折扣。虽然近年不断加大对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视和推动,基础工作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因工作机制、管理体系、绩效评估以及长效机制等没有真正形成一套成熟的支撑体系和运行体系,管理和防控效能未能完全凸显。

(二)资源整合运用还不够高效。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度运用,信息数据愈发成为支撑基层警务实战的重要因素,由于警种部门间信息流转未完全打通,信息数据未能有效整合共享,“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将技术和情报加工产品推送给基层,更好地辅助警务决策、服务基层实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公众安全、突出违法犯罪等方面情报信息搜集汇总和综合研判评估渠道还不顺畅,与实现提前预警、超前防范的目标仍有距离。

(三)科技创新动力还不够强劲。目前,公安机关信息运行机制和应用思维已形成,对信息化、科技化的技术手段依赖性越来越强,但仍要具体认识,基层所队的勤务指挥室建设还不够完善,尚未发挥其应有的真正效能,信息应用工作关联不高、整体性不强,特别是在基础信息支撑情报研判、情报研判引领基础防范、信息转变为现实战斗力还缺乏完善的机制保障,且公安机关内部存在内设机构交叉重叠,职责权限不明等弊端,缺乏强劲的内生驱动力。

(四)社会联系协作还不够紧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乃至每个社会群体。目前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责任过于强调公安机关一家的作用,其它社会部门在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大都是少担责甚至不担责,有的即使是担负一定职责,也处于次要和辅助地位,重视程度和工作效能不高,存在疲于应付、敷衍了事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缺少其他社会部门的响应和支撑,公安机关孤军作战、孤掌难鸣,无法形成系统完整防控体系。

三、创新推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平安是群众最根本追求,安全是发展最根本需要。《史记》有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一级的平安稳定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稳定大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立体化治安防控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一环,需要不断贯彻新理念、落实新要求、制定新措施,因情施策、综合治理,创新推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发展,积极回应期待。

(一)更加突出依法治县,不断提升治安防控法治化水平。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法治框架内依法建设、依法推进。乐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乐山市“十四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明确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并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立体化防控格局进行了说明,系统制定了的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县(区)同步制定建设规划。犍为县委、县政府坚持法治思维,围绕工作重点,制定由犍为县公安局牵头制定,从依法治县的高度,进一步明确全县层面的规划路线图、任务书、责任状,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犍为县公安局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坚持依法治县、依法行政理念,全面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主动汇报争取支持,逐项分解建设任务,压实各职能部门责任,确保新时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投入、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二)更加突出情报引领,不断提升治安防控预警化水平。一是密织情报网络。围绕社会面、重点行业、基层基础、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网络信息、情报导控六张防控网,探索构建以情指中心为主导,特情力量、信息员、群众举报为集成的“四位一体”情报工作体系。规范建立的“一村一警”、镇综治队、治安积极分子、“红袖标”“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的管理制度,拓展情报信息来源渠道。二是深化指尖警务。充分运用移动警务终端和公安信息化装备,不断做实数据采集、情报跟踪、信息传递,进一步规范源头信息采集目录清单和数据标准体系,加强对物流寄递、废旧物品购销、共享租赁、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新业态数据的协调获取,以“情指勤舆”体系为依托,强化数据获取比对和指令传达落实,不断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三是提升预见能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公安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网上公安”“智慧公安”专业手段的提档升级,提升公安机关对涉稳、涉众及重大案件情报信息的掌控预警预判能力,有效发挥维护稳定、打防管控、快速反应的研判支撑作用。

(三)更加突出科技支撑,不断提升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一是加快视频汇聚。建立健全公安机关视频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天网”“雪亮”“慧眼”工程建设,积极协调交通、住建、环保、国土等部门,整合共享交通营运车辆、新建小区以及行业场所、大型商场、人员密集场所等社会面视频监控资源,推动视频数据集成共享。二是加强整体防范。要坚持适应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公安“天网”改造升级,突出补盲加密、高清改造两大重点,按照重点道路交叉无死角、主要街道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以及集镇中心、公共交通工具、治安复杂场所主要出入口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易发案场所、老旧小区的技防体系建设。三是加力农村防控。系统分析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根据人口分布、发案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加强技防建设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预警宣传、震慑宣传、法制宣传相结合的大宣传机制,对阶段违法犯罪的动态、手段和特点,科学运用乡村“大喇叭”、警民“微信群”、治安“宣传车”等,及时向群众预警,提高群众预防能力,要进行筹划召开退赃大会、警民恳谈、专题宣讲等,展示好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和决心,引导居民群众主动参与、自觉防范、联动共治。

(四)更加突出打防管控,不断提升治安防控专业化水平。一是强化合成作战。要不断深化公安改革打破警种壁垒,深度破解警种(部门)之间依然深层次存在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局面,进一步优化合成研判作战体系,健全完善合成研判、合成指挥、合成处突、合成侦查、合成防控,提升警务实战的合成攻坚水平,要坚决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机制改革,持续强化机关警种特别是情报部门的实战单元建设,全面支撑一线实战能力提升。二是实化巡防机制。要狠抓“城区交巡合一”警务改革机遇,建立健全城区巡防、乡镇巡防、重点巡防分级分责管理机制,完善空中巡防、地面巡控、群众巡管“三巡合一”的巡逻勤务制度,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主要内容,推动联勤指挥中心和基层所队勤务指挥室协同运作,科学调整巡防布局和防控重点,不断提升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水平。三是优化快反布局。要充分立足本地实际,统筹社情、民情、警情,深入分析掌握社会治安形势,科学调整、合力布局快反点、屯警点、检查站以及流动检查点,注重相互依托、力量交叉,梯级式布警提高应急处置和支持支援能力,提升城区和重点区域圈层防控的密度和水平。

(五)更加突出重点盯控,不断提升治安防控精准化水平。重点人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因容易滋生社会治安问题,一直是治安防控的关键。一是落实常态管控措施。常态落实“五包一”“多包一”的管控工作措施,要积极探索建立动态发现列管、网上跟踪监测、网下实体管控“三位一体”的新型管控模式,健全完善对重点要素的综合研判,实时调整对策,推动重点管控由传统的现实表现评判考察向数据采集分析管控转变。及时掌控各类重点动态情况,落实稳控责任,做到稳控在先、处置在前。二是落实常态排查措施。对重点人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常态落实“一月两检”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敏感节点和重大活动期间的滚动排查和动态排摸机制,着力发挥“风控办”的作用优势,加强相关警种和派出所的指导,提高对人、事、物、地、组织动向和现实风险的动态预警,确保对重点风险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三是落实常态应急措施。结合情报中心综合研判、警种部门专业研判、基层所队战术研判“三级联动”研判机制,确保应急处置措施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和精准性,要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同步,实行差别化层级管理,探索建立重点事项动态管控清单制,推行社会面区域等级防控机制,科学优化应急处置力量布局,经常性实操演练提能,确保任何情况下拉得出、站得起、打的赢。

(六)更加突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治安防控社会化水平。一是争取党政重视。要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根据社会治安防控阶段性工作需要,认真落实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要求,提高党政对社会治安形势的掌控力度,及时向防控工作提供多元化保障支撑,提级推进党领导下的社会联动防控格局更加成熟、更加管用,确保各级各部门责任压力、作用发挥、融合共治,破除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现实局面。二是坚持群众路线。群众工作历来是公安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要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想尽千方百计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更多更实在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服务群众、回馈群众、群众回应的良性回路,以无穷的民力不断织密织紧治安防控体系的篱笆。三是注重推陈出新。要坚持现代科技发展与发扬优良传统的结合运用,勇于对陈旧、不适用、效率低的工作模式“动手术”,不断健全完善“脚板+网络”、“传统+科技”、“专门工作+群众路线”的新思路新方法,围绕“无发案、无事故、无矛盾、无信访”目标,结合地方发展需要,细胞化推进社会治理和治安防控,以区块“小平安”绘就社会“大平安”。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