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浅论加强基层公安队伍教育训练工作的思考

来源:乐山市犍为县公安局 作者:郑伟 发布时间:2023-12-27 09:55:05

公安队伍是一支具有强烈的法律纪律属性,长期处于战斗或备战状态,始终要求政治坚定、训练有素、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公安队伍的教育训练高度重视,尤其是2021年开展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极大地深化了教育训练这一课题,有力地提升了全国公安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以坚定实施“三大工程”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省厅“深耕计划”,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笔者以犍为县公安局深入推进“大培训”工程为路径,探索县级公安机关积极锻造新时代公安铁军,保障推动公安工作迈向现代化,分享一些实践探索方法。

一、锚定目标练兵提能,积极适应公安工作现代化发展要求

今年来,犍为县公安局坚持政治引领、实战引领、精准施训导向,锚定“双一流”目标,全力推进“大培训”,构建了院局党建联学新模式,搭建了四支小教官班底队伍,集结公检法司多领域精英智慧建设犍为公安法治智库,做精做强警种专业能力建设,为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队伍积蓄了力量。

(一)加强顶层设计,指明培训方向。把“党委议训”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专题研究部署大培训工作 ,把领导带头参训作为练兵第一要求,树立练兵先练长、考兵先考官的鲜明导向,把“大培训”作为提升全警综合能力素质、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基础工程来抓。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从“政治练兵”“专业练兵”“实战练兵”“日常练兵”多个维度,依托多个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训练模式;从制度设计层面,形成一套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内容全面的训练机制;将“大培训”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评“指挥棒”的作用。

(二)筑牢思想防线,提升能力素质。将政治练兵作为“大培训”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依托乐山公安史馆和本地小市村党支党性教育基地、芭沟镇嘉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知识讲座、理论培训、现场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政治轮训,提高全警思想觉悟,强化政治担当。狠抓集中轮训、比武竞赛和拉动演练,在全局范围内不断掀起全警实战大练兵热潮。坚持实战实训,按照“培训+送教+实战”“线上+线下”训练模式,持续开展业务能力和警务技能练兵,有效提升全警专业水平和实战本领。全面推行“训练日”制度,常态化开展教育训练,确保每人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形成教育培训与主责主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三)拓宽练兵渠道,推动学用转化。不断优化组训模式、坚持服务实战原则,开展反恐防暴、巡逻防控、车辆盘查、警务技能等专项训练,引导广大民辅警把训练成果运用到日常执法工作中,着力提高一线执法人员警务实战技能、应急处突能力和执法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实战教官职能,把“送教基层行”与“抽检考”“对抗考”等活动结合推进,检验成效的同时发现不足,第一时间补齐短板,达到“以考促训、以教提质”的效果。积极创新训练方法,与成都理工大学签订党建联学合作协议,联合市局法制支队以及县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建成犍为公安法治智库,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学练用”实战化水平,推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犍为公安队伍。

二、深度剖析找准短板,时刻聚焦队伍是发展根本这个需要

队伍始终是公安工作的发展根本,是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各级公安机关对于考训工作日益重视,以及接处警、侦查破案、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对队伍能力水平提出新要求,队伍“大培训”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一些的问题及短板日益凸显。

(一)认识上热中温下冷。执行力层级衰减和联动性不强是一大顽疾。县局党委高度重视“大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推进,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有力有序推进。在各部门,“一把手”虽能较好落实县局党委要求,但容易主观认为业务大于教育训练,且认为“大培训”由政工部门牵头推进,是政工“一家之事”,加之警力短缺、警务繁忙等原因,便难以持续地积极参与、配合培训工作。在民辅警层面,中青年民辅警对于警务技能方面教育训练热情和完成度明显高于年长民警,但受事业前途和照顾家庭的双重压力,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既担心不参加培训、考核不过关会影响个人及单位,又担心过多的教育训练挤压个人时间,希望“速战速决”,抵触长期培训;年长民警对于政治理论、职业荣誉感类型教育接受度明显高于中青年民警,但对于技能类培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有的还持有“得过且过”的心态,认为自己离退休不远,即使个人考核不过关,也是情有可原,单位也不会难为自己。

(二)工训平衡难以持续。近年来,在上级重视和实战要求的新形势下,战训合一、抽检考、警种比武等规模更大、强度更高,基层公安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即使克服困难调剂人手后暂时达到工训平衡状态,但也难以持续,尤其派出所警力短缺、值班备勤周期长,民辅警均是人人身兼数职,并长期超负荷运转,而脱产训练意味着原本就紧张的警力再短缺,更难担重负,参加教育训练的警力也往往无法真正脱产,难于集中精力参训,导致教育训练成效不明显。

(三)专业人才不精不专。建强本级教官队伍是开展好日常教育训练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教官队伍中存在“善做者不善教”“机械式教学”等情况,实际教学效果打折扣。并且,县级公安机关警务技能、法制案侦类的教官数量较为充足,但心理辅导、群众工作、文秘写作、内外宣传、新媒体应用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致使内部培训难以保障常态化、高质量推进,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目的亦难以达到。

(四)体能技能不足不强。受限于公安工作的高强度、不定时性,民辅警体能技能的提升,无法完全依赖于短期集中训练,关键在于民辅警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发挥,是否在县局组织的培训之外实施了个人自训,而现有的教育训练模式下,大部分民警仍处于被动受训状态,目标不明、积极性缺乏,仅仅满足于当下考核过关,体能技能无法持续提升,更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教育训练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情况。

(五)杠杆撬动量少质差。目前,虽然县局从上至下不断强调当前公安系统教育训练考核要求,并积极创新“分类分组考核”“季考-补课-小考-季考”循环考评等机制,以此为杠杆促进“大培训”,但在实际迎接上级考评时,县局会尽量将本级筛选出的能达标人员送考,本就无法达标的人员一旦获得延时考评的机会,参与培训的主观能动性便又流失。此外,在上级举办的各类比武竞赛中,由于技能尖兵“青黄不接”,县局组建的参赛队伍“老搭子”现象严重,其他人员得不到赛场练兵的机会,也带动不了“大培训”的良性运转。县局在严格落实标准和严肃监督考核上依旧未完全逗硬,未能真正做到“一取消三暂缓”,未能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的目的。

三、矢志奋进砥砺而行,创新打造不负时代的基层公安铁军

当前,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不断冲击民辅警,为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推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实战本领,已成为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提高认识,确立地位。一要确立教育训练的基础地位。始终坚持“党委议训”,县局党委要进一步明确加强教育训练是提高民辅警素质、提高队伍战斗力的有效途径,牢固树立治警先治教的理念,优先筹划、优先发展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真正把教育训练置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置地位。二要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所队领导要明确教育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家之责,应当充分发挥基层作战单位作用,配合解决好教育训练需求、项目确定、内容设计等问题,尤其要解决好为什么要学,为谁而学的思想认识问题以及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带头参加教育训练,带动民辅警勤学苦练。三要激发绝大多数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教育训练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将教育训练与职级晋升、考核奖惩挂钩并逗硬,让民辅警充分认识到教育训练是提升自我,促进工作和生活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与自身前景休戚相关。

(二)分类分级,按需施教。实行分类分层次培训,划定不同的培训重点。一要依据年龄段确定培训重点。如中青年民辅警要侧重于政治理论教育,以抵御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侵袭;年长民辅警则应侧重于体能的日常化训练,以应对接处警实战以及现有的考核要求。二要依据岗位确定培训重点。如各级领导干部的训练重点应为:警务指挥、决策研判、领导科学、科技应用和媒体应对训练;民警训练的种类为新录用民警初任训练、警衔和职务晋升训练、警务实战训练、岗位训练、发展训练和应对训练;辅警训练的种类为岗前训练、岗位训练、实战训练和应对训练。三要依据实际即时调整安排。采用模块化结构,向参训人员提供若干教学模块,参训人员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可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自主选择内容、时间、教官,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找准供与需的结合点,增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同时解决工训矛盾。

(三)丰富内容,实用实效。紧紧围绕服务实战的目标,科学设立科目,突出教育训练内容职业化、实用性。一要突出政治建警。加强理想信念、政治理论、职业荣誉感教育,始终牢记“公安姓党”,坚持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这是公安机关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保一方平安的根本保证。二要突出素质强警。持续开展定期集中体能训练,引导民辅警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自训,确保体魄强健;持续发挥县局心理咨询室日常服务作用,外聘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全警心理状态摸排、一对一专业辅导,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确保民辅警心理健康。三要突出服务实战。持续加强民辅警基本实战技能的同时,紧跟新形势,强化民辅警情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新型技术器材使用、精确制导打击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民辅警的实战水平,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教育训练向实战化转变。

(四)优化方式,提高质效。一要开拓理论教育新渠道。由单一的内部式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锚定“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课题共研、成果共出”目标,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打造实战联建共同体。依托学院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讲师团,结合本土实际打造具有犍为特色的公安红色教育品牌;建立院局定商工作机制,为公安政治理论、公文写作、基础体能、新闻传媒等方面专项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数据应用固化13名师资力量支撑;与学院共同研发警务实战技能课程,打造智慧警务合作项目立项,探索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创建高校学生实践教学点,共同推进“深耕计划”“三大工程”理论研究,推动一批公文写作和新闻宣传人才养成,全面提升公安以文辅政“硬实力”。二要开辟体能训练新基地。打破固有的体育场集体大训练模式,依托县局工会健身房、心理健康服务室等场地,推进小型化、便利化训练基地建设,建立条块结合、分工负责、政工部门统筹、业务部门联动、培训基地具体承办的管理体系,力求打造适应本级培训工作需求的实用警务型训练基地。新增跑步机、龙门架、哑铃等器械,充分激发健身爱好者带头作用,带动其他民辅警主动投入体育训练,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锻炼,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加强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投入,指定县局具备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驻点为民辅警开展心理辅导。三要开创业务提升新方法。秉持“借力智慧外脑”理念,依托7人“智库”班底,充分发挥成员在依法行政、执法规范、民警维权、风险防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参谋顾问和师资培训作用,为县局执法规范化和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前瞻性、体系性的智力支撑;积极探索建立案例库,推行“云端”微课堂,将群众工作、警情处置、执法办案等日常工作内容制成教学视频上传县局主页;把法庭作为“课堂”,组织民警旁听典型案件庭审,直观认识规范执法、证据链闭环等在执法办案环节中的重要作用;组织民警到农村、进社区开展执法服务工作,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五)完善机制,长效推进。结合全县实际,不断总结推广教育训练工作的经验做法,努力实现长效机制建设的新突破,形成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一要健全完善科学考核体系。制定年度教育训练计划,并科学合理分解。研究制定各职各类人员岗位标准,按岗位和职务分类考核,把民警执法资格、武器使用、信息技术认证、体能达标等基本技能、体能考核统一于教育训练考核之中,将教育训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公安教育训练中的作用,同评优罚劣、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紧密结合。二要大力加强教官队伍建设。把教官队伍作为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战略重心来抓,进一步健全教官队伍聘任管理体制,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相应制度,强化兼职教官、警种专业教官选拔、培训、使用、管理和考核,积极为教官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加大实战教官比重,将教官的管理使用同晋级提拔相结合,创造教官进修学习机遇,在训练观念上、教学水平上、业务能力上提高档次。三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要不断增加教育训练费用开支所占比重,不断扩大办班容量,改善学习条件,确保训练基地、训练器材的日常维护,科学购置学习资料,使教育训练工作有充足资金保障。特别是要加大培训工作的信息化投入,改变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建立民辅警训历档案,提高培训工作管理效率,实现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