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在被骗前一秒,夹江大姐警觉的拔打110! 一万多元保住了!!

来源:夹江公安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14 17:39:11

喂,你好。你是XXX吗?

是的,我是XXX。

我是XXX公安局办案民警,因你涉嫌一起刑事案件,所以你银行卡上的钱不安全。

现在,你将你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告诉我,

我们帮你把这笔钱转移到安全地方。

这样的电话,你是否接到过呢?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又该怎么办?你是直接挂断电话向警方报警,还是将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等信息发给对方?电信诈骗无处不在,说不定就在你我身边。

1639474799(1).png

这不,就在前两天,夹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2021年12月11曰18时许,夹江县某医院护工徐某某(女,夹江县甘江镇人)急匆匆来到青衣派出所说道:其于12月11日12时许,接到一自称是公安机关办案民警的陌生电话说道,因其涉嫌一起刑事案件,其银行卡上的资金不安全,要求其必须向对方提供银行卡号及密码才能保证资金安全。随后,徐某某信以为真迅速回家将自己一张邮政储蓄卡和一张社保卡的卡号和密码告知对方。此后,对方不断要求徐某某发验证码,并且不能将此事告知任何人。这时,徐某某的警觉意识涌上心间,感到情况不对,立即打报警电话向警察咨询求助。

1639474812(1).png

警情就是命令,群众的财产也不容有失。接警后,夹江县公安局青衣派出所民警在了解事件经过后瞬间明白,徐某某是受到了电信诈骗,立即在第一时间将徐某某带到就近的银行自动取款机上将徐某某两张卡上的存款取出,及时避免徐某某卡上一万二千多元钱被诈骗分子转走。徐某某得知自己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没有被骗时,当场就向民警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感激。

就这样,一起电信诈骗事件成功化解,警方及时为群众守住了钱袋子。

应重点防范的几种电信诈骗手段:

1.兼职刷单:诈骗分子利用短信、QQ、微信、邮箱、网络等平台发布以通过刷单帮助商家提高信誉的虚假信息,骗取被害人信任,让其在网上购买指定的商品,刷单人可以得到高额返利,从而诱骗刷单人不断刷单,但在一、两笔小额返利后,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报酬,直到被害人意识到被骗。

2.虚假购物:诈骗分子通过QQ、微信、短信、第三方交易平台、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等途径发布低价商品消息,诱骗买家与其联系,一旦买家上钩,便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借口实施诈骗,或者给买家发送链接,要求买家填入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直接操作银行卡实施诈骗。

3.冒充购物客服:诈骗分子假借“淘宝客服”、“快递公司”等名义,以网购商品“甲醛超标”“降价返利”“退款”、“快递丢失赔偿”等名义,通过微信(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套取支付宝、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骗取事主扫码、转账汇款,直到事主意识到被骗后,诈骗分子将其拉黑完成诈骗。

4.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微信、QQ、网页发布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信用卡套现、办理大额信用卡或办理大额低息贷款等信息,等事主主动与其联系,或盗取、购买网贷平台贷款申请信息后,冒充平台工作人员电话联系,骗取事主信任,后以收取中介费、保证金,预付利息,做假流水,钱款被冻结需要激活费等方式实施诈骗。

5.网络交友:诈骗分子将自己伪装成为“高富帅”或“白富美”,通过相亲网站、漂流瓶、摇一摇等方式与受害人结识,并迅速与受害人网恋,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以各种借口向受害人借钱,或者诱惑被害人参与赌博、网上购买彩票、网上投资等,骗取钱款。

6.机票退、改签:受害人订购机票后,收到诈骗分子发来的“飞机故障或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与客服电话联系”的短信。当受害人与短信中的所谓“客服”电话联系后,“客服”会引导受害人在支付宝或微信钱包进行操作,在“转账平台”上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和验证码,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钱转到骗子账户。

7.冒充熟人:诈骗分子获取受害者亲友、领导等熟人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或QQ(微信)等信息后,以受害者亲友或领导等熟人的身份与受害人联系,编造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8.发放补助、助学金:诈骗分子冒充财政局、民政、残联、医保、教育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或者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银行ATM机或借款平台操作,从而实施诈骗。

9.冒充“公检法”:诈骗分子假冒公安、检察院或法院等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各种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账户核查资金或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骗子甚至还会制作假“通缉令”等,以达到操控被害人的目的实施诈骗。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