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甘洛县公安局四措并举推进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来源:甘洛县公安局 作者:王方泽 发布时间:2021-06-07 16:02:37


今年以来,为持续严打各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四川省甘洛县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开展新一轮为期三年的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部署精神及省公安厅、州公安局相关部署要求,在2020年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以开展“护旗”系列专项行动为契机,紧扣全力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主题主线,再接再厉,持续发力,细化措施,纵深推进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局共缴获各类枪支33支,子弹585发,火药2600余克,办理涉枪案件8起,抓获涉案违法犯罪嫌疑人10人,其中,刑拘3人、取保候审3人,逮捕3人,移送起诉1人。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护旗”系列专项行动开始以来,县局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把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作为“护旗”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治安、刑侦、缉毒、交警、法制、网安情报、派出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局治安大队,由治安大队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县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二是精心制定方案。坚持从辖区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梳理排查,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制定了《甘洛县公安局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全力以赴推进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三是加强检查督导。副县长、公安局长甲军多次召集分管副局长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研究部署、推进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听取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情况汇报,对工作推进有力的部门给予表扬,对工作滞后的部门给予提醒和诫勉谈话,同时,针对全局带有共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切实加以解决,积极推进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

二、深排细查,为行动打下坚实基础。强化措施,在深入排查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强对重点人员、场所、部位的排查工作。充分运用多种措施和手段,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排查,提高主动发现、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的能力。二是对重点地区组织开展集中排查。调集刑侦、治安、禁毒、交警、派出所等部门警力,会同乡镇、村组干部、治安积极分子,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式,对团结、阿尔、玉田、吉米、斯觉、苏雄、阿兹觉、海棠、黑马等重点地区,开展集中排查。三是结合人口管理广泛开展摸底排查。结合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六进六边”、“一标三实”等工作,组织民警、辅警深入社区、乡村、牧区、家庭,开展摸排、走访行动,从中发现犯罪线索。

三、强力攻坚,提升综合打击效能。针对走访中排查出来的线索,分类梳理,认真研究,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案件查办,加强各警种的配合协作,提升综合打击效能。重点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一是在立案环节上,坚持如实立案。对依法受理的案件进行初查,严格按照涉枪涉爆案件的立案标准如实立案,决不漏立、不立。二是在案件侦破环节上,强力攻坚。对于所立的每一起案件严格落实“三个一”制度,即“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方案、一个专案小组”。要求民警、辅警紧咬线索,必须查个水落石出。三是在办理案件环节上,做到严细结合。坚持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整理,法制部门提前指导,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对案件中存在的证据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做到提前发现,纠正,补充,确保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惩治。

四、广泛宣传,营造强大舆论声势。一是邀请记者随警作战宣传。邀请甘洛县电视台记者随警作战,实时报道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及时曝光典型案例,震慑涉枪涉爆违法犯罪。二是利用新媒体宣传。利用“双微”平台、短信平台等方式,加强涉枪涉爆安全宣传警示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三是利用传统方式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张贴“通告”进行宣传。民警、辅警在辖区人员集中地点、村委会等地张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收缴非法枪爆等物品严厉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的通告》,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涉枪涉爆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向群众宣讲要及时上交非法持有、私藏的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和管制刀具等,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线索,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8次,在全县127个村、6个社群众组织召开专题宣讲会226次,发放宣传手册、挂历等资料35000份,张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收缴非法枪爆等物品严厉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的通告》653份,确保做到家喻户晓,全民皆知。(王方泽)

 


责任编辑:杨东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