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警”色护校园!巴中经开公安为校园撑起安全“保护伞”

来源:巴中经开区公安分局 作者:邱罗乐 发布时间:2025-04-23 10:17:56

为给莘莘学子打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全方位守护学生身心健康,近日,巴中经开区公安分局兴文派出所到辖区兴文小学开展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校园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此次行动重点围绕管制刀具清缴、抵制校园欺凌、预防溺水以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展开,采用“隐患排查 + 专题教育”的方式,为师生们编织了一张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1745374709032.jpg

严密清查揪出潜在“危险分子”

上午9时许,一场特殊的"寻宝行动"在兴文小学展开。民警与安保人员手持检测仪,对学生课桌、书包进行安全检查。同时,民警还向学生们耐心讲解了携带、使用管制刀具的潜在危害以及对校园安全造成的威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普法课堂,向校园欺凌果断说“不”

校园欺凌是校园安全的一大痛点。民警以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为“活教材”,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趣味形式,深度剖析身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的危害和法律后果。同时,向学生们传授“及时报告、保留证据、寻求帮助”的应对秘籍,叮嘱大家,一旦遭遇欺凌,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和老师,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勇敢对校园欺凌行为说“不”!

未雨绸缪,筑牢防溺水“安全堤”

随着夏季脚步临近,溺水风险悄然攀升。民警借助真实惨痛的溺水案例,给学生们敲响警钟,强调“远离野泳、科学施救”的重要性。不仅详细讲解了正确使用救生器材、溺水自救等实用知识,还结合辖区实际,精准标注出5处危险水域。为实现家校共育,民警建议学校将防溺水警示信息推送到家长群,进一步压实家庭监护责任,让安全教育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无缝衔接。

反诈狙击,精准击破游戏诈骗陷阱

针对小学生容易遭遇的网络游戏诈骗,民警精心准备,以“免费皮肤”“高价买号”等常见骗局为例,层层揭秘“虚假交易、钓鱼链接、账号盗窃”等诈骗套路。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识别“充值返利、扫码领礼包”等话术陷阱。民警反复叮嘱学生们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密码”的“三不”原则,还鼓励学生们当好“家庭反诈宣传员”,把防诈知识带回家,让反诈意识在每个家庭落地生根。

下一步,巴中经开公安将持续开展“安全知识进课堂”、应急演练等活动,借助“警校家”三方微信群定期推送警示案例,构建常态化校园安全防护体系,用心用情守护学生们平安成长,

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