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峨边县公安局“四个强化”持续抓好队伍管理工作

来源:峨边县公安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9 11:30:1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从严管党治警的重要论述,深刻践行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核心部署,峨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以“四个强化”举措扎实推进队伍管理各项工作,抓紧抓实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全力筑牢队伍建设根基,倾力打造峨边公安铁军。

一、强化学习教育,拧紧思想纽带。一是思想认识再提高。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上级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新时代公安工作要求,找准贯彻落实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认真研究分析队伍形势特点,进一步强调从严从紧队伍管理、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推动队伍作风转变提升,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为峨边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理论学习再深入。县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级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并通过继续深化“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乡村振兴、大走访等活动把学习与实践贯穿公安工作,不断增强局党委核心战斗力,不断提升队伍政治理论水平。三是查纠整改再加强。各所队室对《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公安部严禁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等各项纪律规定作再学习、再提醒,9月26日组织全体民、辅警深入学习《纪律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从保密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自我查摆,形成问题清单和自查报告,并进行集中整改销号。切实引导全体民警明“底线”、知“红线”、识“高压线”,筑牢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防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二、强化体系建设,促进规范管理。一是实化制度运行。坚持用制度促进全面从严队伍管理体系贯通、联动,建立日常运作、联席会议、会商研判、信息报送、办文等机制以及每日会商、每周调度、每月通报制度。出台了《警务辅助人员层级化管理办法》,对辅警分别设定基本职责,切实做到定岗、定责、定员。二是闭环工作流程。常态化进行民意监测,专人负责整合12345等投诉信息和不满意警情数据,聚焦民意痛点和矛盾问题,以列单、派单、办单、销单的运行模式,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评价意见落到人、见到事、算成分,关联绩效考核、表彰奖励、晋职晋级,靶向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问题。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发挥综合部门职能监督、部门警种管理监督、督察审计专门监督和纪检监察等“四位一体”监督效能,按照产生原因分种类,同步推送到信访专班负责化解稳控、督察大队负责调查核实、追责问责、法制大队进行逐案评审,形成分工负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大监督”工作格局。

三、强化监督管理,夯实纪律底线。一是狠抓各项制度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做好严管严处酒驾和违反公安部严禁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贯彻执行的监督工作。今年以来,因违反相关规定纪律处分1人。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覆盖、全方位、不定时对各单位酒驾和违规宴请饮酒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开展明查暗访20余次、每周随机酒精测试抽检2-3个警种部门民警辅警10余人次,不断释放趋严趋紧信号。三是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公安队伍品牌,今年以来,表彰民辅警共计31人,集体10个,成功推树五渡派出所为全省“最强支部”,在队伍中成功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四、强化关心关爱,凝聚警心士气。一是关注身体健康。持续推进队伍关心关爱项目,为大病人员提供救治绿色通道服务,落实民辅警健康档案动态管理,邀请名医、讲师开展心血管疾病预防专题讲座和急救实操培训指导3场次。二是强化心理疏导。今年以来,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为民辅警教授心理健康理论知识2次,引导全局民辅警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合理调节情绪,不断提升民辅警自我调适压力的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工作中。三是注重人文关怀。政工监督室、警务保障室、工会组织力量,开展“走进基层”慰问20余次,发放慰问品130余件,常态化举办集体生日会、光荣退休仪式、工会团建系列活动。同时,广泛开辟警营文化宣传阵地,不断丰富广大民辅警业余生活,落实落细走访慰问、派送爱警暖警“大礼包”等实事举措。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