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以案说法 “执行不能”≠“不执行”

来源:天全县人民法院 作者:李婷婷 发布时间:2023-01-06 22:48:54

执行中,有一种无奈叫“执行不能”。这类案件不能得到执行,不是法院执行不力,而是被执行人丧失清偿能力。对于“执行不能”案件,法院纵使穷尽洪荒之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基本案情

2022年4月,天全县人民法院就杨某某、高某某等6件系列案依法作出判决,判决高某某支付杨某某、高某某等6人工资共计 154623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1783元,案件生效后,高某某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杨某某、高某某等6人遂向天全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

受理该案系列案件后,天全法院执行干警及时向被执行人高某某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责令其在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实的义务;同时,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财产,未查找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随后,执行干警前往被执行人住所地进行实地调查,经询问村干部及其邻居,仍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其高某某及其全家人已多年未在村里居住,未查到其行踪。申请执行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其他财产线索。

面对这一情况,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并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再次查询,仍未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执行干警将上诉情况告诉申请执行人后,其也表示理解。至此,该案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

典型意义

执行案件是否执行完毕,需综合考虑各种情况。该案中,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法院采取一切措施后,仍未发现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最终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

该案属于典型的法院穷尽一切调查手段后,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及无可供执行财产造成的“执行不能”。

法官支招

申请执行人如何防范“执行不能”?

一是增强保全意识。诉前、诉中及时申请法院对另一方当事人的明确财产进行保全,可以大大降低可能存在的“执行不能”风险。

二是积极查询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有价证券、房产信息等,将信息提供给法院。

三是积极配合法院查找被执行人下落。提供被执行行踪,法院将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未向法院申报财产状况的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

四是当事人应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在法律行为成立前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通过担保、抵押等方式降低风险,减少执行不能出现的可能性,从源头上预防“执行不能”问题的发生。


责任编辑:许玉芳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