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守正创新,团结奋进

踏上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新征程
来源: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15 10:29:01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法院海棠人民法庭作为全省唯一人民法庭入选“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海棠法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的工作原则,立足审判职能,主动担当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海棠法庭创建“海棠花开”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品牌,探索创立了基于“少”“家”“邻”(即少年、家事、邻里)社会肌体细胞的新型解纷模式。该模式以类案精准化解为路径,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同向”,融合党政、群团、学校等力量,从少年到家庭,再到社会“三维递进”,以法庭建设实质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赋能”,从审判末端走到治理中端再到思想引导的前端,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

三审同向,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一是刑民行综合审,建设专业团队。整合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功能,推行 “三审合一”圆桌式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法官组建专业化少年家事审判团队,在审理程序中引入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机制,积极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切实加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司法保护。

二是少家邻精细审,促进家和邻睦。聚焦婚姻、家事、物业等人民群众常常遇到的急事、难事,归纳为 “少”“家”“邻”三类纠纷进行集约化、精细化审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帮助老百姓化解解决家事邻里矛盾,达到和家睦邻的社会效果。

三是法理情柔性审,深化司法为民。扎根基层、深入群众,通过法理情相融合的柔性司法,春风细雨化解矛盾纠纷。在赡养、抚养等涉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家事纠纷中,推行巡回调解、巡回审判,走村下户、深入实地化解。在物业类纠纷中建立“法官专业指导+联调部门分工实施”制度新机制,发挥法官专业性优势和司法所、网格员等基层治理主体的作用,组织双方就地开展诉前调解,切实做到“办理一件案、化解一类案、教育一批人、指导一片区”的司法效果。

三维递进,聚力审判职能拓展延伸

一是联建一体化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妇联、民政等部门共建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基地、反家暴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基地。在学校、社区建立法治指导服务站,通过法治副校长、“乐法妈妈”信箱、“乐法妈妈”法治讲堂,开展法治宣讲、法律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同公安、街道等联合开展判后跟踪回访及帮扶,整合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培育两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探索全链条、多方位的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

二是构建多元化婚姻家事纠纷化解机制。针对家事纠纷带有浓厚人伦、情感与道德因素,容易通过非诉方式调和的特点,联合司法局、妇联等部门出台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实施方案,组建少年家事纠纷化解团队,聘请少年家事调解员开展家事案件诉前调解,将调解工作贯穿办案始终,做到“论法理,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爱暖人”。联合民政、妇联、团委等做好诉后跟踪、回访、帮扶,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多元化家事解纷服务。

三是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以党建为引领,街道为单位,法庭为支撑,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出台一站式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方案,构建“三所一庭一中心”纠纷联调新模式。小事不出社区,由网格员、调解员、审判员“三员”调和;大事不出镇街,由庭长、司法所长、派出所长、副镇长“四长”共治;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积极融入“组织一贯到底、部门合力同心、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热心居民的积极性,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治理共同体,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三化赋能,聚优法庭建设守正创新

一是以法庭建设实质化为着力点,优配审辅人员。海棠法庭配备15名工作人员,其中法官4名、中共党员9名。具有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本科学历4名。近三年年均受理案件1200件,人均办案量在300件以上,全庭团结友爱、作风优良。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涌现出全省人民法庭建设先进个人、全省百优女法官等先进典型。

二是以法庭建设标准化为着眼点,优化功能布局。加强法庭诉讼服务窗口建设,在规范建设的基础上配备充电箱、文具箱等便民设施。打造家风法治文化走廊,建立“和家”“睦邻”调解工作室,打造“1950”“少年家事”特色审判法庭,设立少年家事调解室、心理疏导室、家庭教育指导室等,为当事人提供面对面、云沟通等多元化的调解场地。法庭功能的完善、齐备,法庭环境的温馨、舒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好的司法服务。

三是以法庭建设信息化为着重点,优创法治e站。建立智能法庭服务区,实现网上立案、缴费、送达、调解、开庭等“云端法庭”服务;建设“融e解”法治工作站,对接婚姻登记中心、司法所、社区等基层服务点,实现区域互联网视频指导调解功能,提供“云端调解”服务;与妇联等七部门联合设立反家暴中心,开通“12338”24小时救助热线,提供紧急庇护、医疗救助、家事调解等“一站式”服务。

2021年以来,海棠法庭与各基层治理部门联合开展一对一家庭指导168次,实地走访勘察、帮扶50余次,制发《家庭教育温馨指导卡》《家庭教育指导令》《人身安全保护令》100余份,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融e解平台组织开展调解700余次,指导化解“少家邻”三类类型化纠纷856件,调解率高达90%。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