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我与泸州法院这十年 十年磨一剑 司法暖民心

泸州中院 孙文建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孙文建 发布时间:2022-11-02 16:50:59

转瞬之间,我在法院工作已是十八载。十年前,我在基层法院民商领域上努力辨法析理、定分止争。星移斗转,流水十年。现在,我逐渐成为中级法院在信访群众中的“贴心人”,涉诉信访领域的“百晓生”。身份虽在转变,初心和使命坚韧如初。

也许,我没办过什么惊天动地、荡气回肠的大要案,但一直将习近平总书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教诲内驻于心、外化于形,坚持信访案件办理既要“尊重事实和法律”,又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努力将专业严谨的法言法语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能明白的语言,把法院人的责任和为民的情怀,如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每位信访群众的心田。

1667379197661.png

换位思考,辨法析理解民忧。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如果采用传统坐堂问案似的接访,居高临下地用专业的法言法语去说教,不但无法沟通,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放下架子,耐心倾听,是拉近彼此距离、钝化矛盾的法宝。“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请坐”往往就能消除隔阂。有的来访者可能一进信访室就情绪激动,这时,我们就要甘做“出气筒”,因为信访工作的特点需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来访人。有的当事人来法院只是倾诉,这时,我们就要做“倾听者”,真诚地倾听,耐心地解释,甄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办理。

深入一线,纠纷源头辨曲直。信访工作不仅需要被动接访,更需要主动带案下访。只有真正深入基层网格,走进“田间地头”“楼宇院落”,在群众的四邻周边走一走、看一看,主动上门和他们交心谈心,才能从纠纷源头掌握案件的第一手材料。只有体会群众的生活甘苦和心路历程,才能打通交流和理解的渠道,助力于从“事心双解”的角度去化解矛盾纠纷。

科学救助,点亮信访人的希望。让科学、公正的信访救助成为点亮困难群众新生活的火种。为解决信访群众的实际困难,我逐渐探索出“实地走访、甄别研判、扶危济困、关爱温暖”的十六字救助工作法,并引入“精准扶贫”理念,将“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在司法救助金的使用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授之以渔,提高其生活造血能力,救助人身更救助人心。

1667379281601.png

十余年的信访工作经历,让我逐渐明白,只有更深地植根于法治土壤,一以贯之以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引,以“信”立身,以“访”济民,才能助力于信访群众从“信访”到“信任”的转变。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