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采挖是高原农牧民的“金色希望”,也是基层治理的“法治大考”。每年4月至7月,海拔4500米的阿察镇虫草山迎来采挖高峰,群众扎帐聚居,草山地界争议、劳务合同纠纷、生态破坏风险交织叠加。白玉法院阿察法庭立足“预防在前、服务靠前”理念,创新推出“预防为主、宣调结合”的法治宣传与矛盾化解机制,让“软黄金”采挖季成为“和谐季”“法治季”。
三点核心:立足高原实际,创新治理模式
生计之基
虫草采挖撑起高原民生
在白玉县阿察镇,虫草采挖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黄金产业”。每年4月至7月,数百名群众背上行囊、牵着牦牛,奔赴海拔4500米的虫草山。对于他们而言,这短短数月的采挖收入占全年收入的70%以上,是子女学费、家庭开支的“命根子”。然而,这份“金色希望”背后,却暗藏着治理的严峻挑战,随时可能割裂高原的和谐。
治理之钥
机制创新破解风险困局
面对采挖季“矛盾风险一触即发”的治理困局,阿察法庭以“周研判、月总结”机制为抓手,构建风险防控网络。在虫草采挖季联合公安等部门,召开分析研判会议、深入牧民家中动态收集地界争议、劳务纠纷等线索,建立“风险台账”以法治手段守护雪域净土。
服务之新
调宣结合激活治理效能
阿察法庭创新“预防为主、调宣结合”工作模式,司法服务“主动靠前”,将司法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调解端,打造“法庭+调解员+称让巴(权威调解人士)”多元解纷矩阵。推出“法治背包客”行动,干警背着普法手册、案例图册翻山越岭,用“口袋书”,将法律知识送到牧民身边。
集中宣讲:靶向普法,凝聚法治共识
时间集中
采挖季前,在阿察镇纳塔乡纳邛村、查科村个重点区域,连续开展2场集中宣讲会,覆盖农牧民200余人次。
内容聚焦
围绕《草原法》《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重点解读草山权属、劳务陷阱、生态保护“三大高频问题”,发放法官联系卡30张,宣传册200余份,内含10个典型案例及维权流程图。
“法俗融合”机制 :融合传统与现代治理多元协作调解
法俗共治:法官+“称让巴”,调解有温度。
邀请民间权威人士“称让巴”调解员参与调解,将国家法律与传统习惯法(如草山共管约定)结合,提升农牧民对调解结果的认同感。
“集中调解日”高效解纷。
每月不定期设立“集中调解日”,法官与调解员在法庭调解室联合坐班,针对积压纠纷集中攻坚,开通“绿色司法确认通道”,对集中调解成功的案件当场立案、当场审查、当场出具裁定书,提高协议履行率。
从“抢草山”到“护青山”,从“打白条”到“签合约”,阿察法庭以法治之力守护雪域安宁。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司法服务正与虫草共生,法治信仰随春风入心。未来,阿察法庭将继续探索“预防型司法”新模式,让“法治春风”吹遍高原每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