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筠连县人民法院:微信群变调解室 指尖服务显成效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1 10:10:32

近日,筠连县法院依托科技手段,通过微信线上调解成功化解一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为当事人提供“少跑腿、低成本、高效率”司法服务,赢得双方当事人赞许。

基本案情:2015年,原告朱某与被告单某甲经人介绍认识后确定恋爱关系,2017年生育一子单某乙,双方一直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之后,双方常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2018 年 11 月,原告携子离开被告,独自抚养孩子至今。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原告感到抚养孩子的压力逐渐增大,已无法独自承担孩子生活、学习等日常开支,于是起诉至筠连县法院,要求判令单某乙由原告抚养,单某甲支付自2018年11月起至单某乙年满18周岁止的抚养费。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涉子女抚养纠纷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得知原、被告均在外地,短期内无法到现场,且单某乙现就读小学二年级,原告独自承担其各项开支确有困难,为了保障未成年子女权利,及时化解矛盾,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承办法官当即决定建立微信群,将双方当事人“聚”在一起,通过线上调解方式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一方面化身法律宣讲员,向被告释明抚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变身“知心大姐”,向被告述说原告多年来独自抚养子女的种种不易;另一方面从情理出发与原告沟通,一次性支付大额抚养费对于被告来说确有困难,建议其考虑分期收取。经过承办法官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该案得以成功化解,既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化解了双方当事人目前的困境。

近年来,筠连县法院努力践行“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充分借助微信、云上法庭、多元调解平台等数字化庭审开展远程办案模式,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诉讼服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断探索便民诉讼新方式、新做法,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办案效率,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温度。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