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法官,感谢你们的理解!让我家里的事情圆满结束,我儿子的信用也得到修复,不再背负老赖骗子的骂名,也让我们一家人深刻感受到执法的正义与温度。”
案情背景
2024年8月,罗某与陈某因民间借贷纠纷被诉至古蔺县人民法院,法院判决罗某应偿还陈某借款17000元。判决生效后,罗某因在外地务工没有及时履行偿还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通过多次走访调查,网络查控等手段了解到罗某名下确无足额财产,且外出无法联系。随后,法院干警先后三次前往其户籍所在地找罗某的父母,了解到罗某的父母近期将为女儿操办婚礼。通过对罗某父母进行释法说理,罗某父母主动联系上罗某,承诺在婚礼完成后会带罗某来处理该纠纷,诚恳表示“绝不赖账”。
暖心转折:法官耐心调解搭桥梁
执行中,执行法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及罗某父母沟通,积极为双方创造协商和解的机会,一方面劝导申请人陈某理解罗某务工收入不稳定的现实困难,另一方面督促罗某拿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组织当事人双方及罗某父母当面或者电话沟通,助力关系修复。最终陈某愿意待罗某家婚宴结束后履行,也同意解除对罗某个人的执行措施。
圆满执结:父母酒席筹款助履行
罗某家婚宴完成后,两位老人主动将部分礼金送至古蔺法院执行局,款项到账后,法院第一时间将案款交给申请执行人,该案得到圆满执结。
法官寄语:法律并非冰冷铁板,诚信才是化解矛盾的钥匙,一方面赞赏罗某家庭的担当,呼吁所有被执行人主动面对、诚信履行、活出坦荡人生;另一方面应该意识到法律并不是一纸空文,拒不履行是会面临失信、限高、拘留等惩戒,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要对法律心存敬畏,做一个诚信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