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十年借款纠纷终落幕 屏山法院强制执结彰显司法威严

来源:屏山县人民法院 作者:黄林 发布时间:2025-03-27 14:11:50

"屏山法院执行局吗?剩余执行款已筹齐,请求解除对文某1的司法拘留!"3月19日清晨,执行法官刚踏入办公室便接到一通紧急来电。这通电话的背后,是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民间借贷纠纷终得以圆满执结的司法实践。

案情回顾

2014年7月,文某1向文某借款17,000元并签署书面协议。首次违约后,其虽于2015年9月重签借条承诺还款,但仅履行2,500元。2023年诉讼阶段达成的分期付款和解协议,再次因文某1的失信行为沦为"法律白条"。经申请人申请,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执行过程

2024年5月,执行法官经"四查"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后,组织双方二次达成和解:文某1当场支付3,500元,余款11,247元约定当年9月底付清。然该协议到期后,被执行人第三次违约。2025年2月,法院经深入调查确认文某1具备履行能力却拒不执行,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强制措施实施次日,文某1家属即将剩余款项全额缴付。至此,这场历经三次和解协议、跨越十年的借贷纠纷,在司法强制力的震慑下画上句号。

本案承办法官指出:司法实践中,部分被执行人将执行和解异化为拖延战术。对此,屏山法院建立"和解协议履行跟踪机制",对"假和解真逃债"行为采取"预处罚通知+司法审计+拘留罚款"组合拳。2024年对11名违反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通过各项强制措施执行到位金额逾650万元。

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法治护航。本案警示所有被执行人:任何规避执行的行为都将面临信用惩戒、限制高消费、司法拘留乃至刑事追责的多维打击。法院将持续强化"预拘留""预罚款"等执行威慑机制,让"法律白条"无处遁形。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