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深夜23时,泸县玄滩镇高升桥路口寒风呼啸,刺耳的金属碰撞声划破夜空。17岁少年吕某浩望着倒在路中央的摩托车和受损的小轿车,手心里浸满冷汗——这个尚未走出校园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人生道路上的一时放纵,竟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父亲的脊梁:残疾身躯撑起责任担当
"代法官,请把我也列成被告!"2025年3月5日清晨,玄滩法庭的台阶上传来笃定的脚步声。69岁的吕某彬颤抖着手从单薄的衣服内袋掏出皱巴巴的低保证明。这位左臂三级残疾、右腿因摔伤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得知儿子闯祸后,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赶到法庭。
经交警认定,吕某浩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经定损,确认小轿车的车辆损失为41700元。保险公司履行了赔偿义务后,现依法向泸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吕某浩赔偿上述损失。吕某彬得知儿子被起诉后,匆匆赶来了法庭。
调解室里,他布满老茧的手一遍遍摩挲着事故认定书:"娃儿妈走了十几年,我教子无方啊……"说到动情处,老人从贴身的塑料袋里掏出422元零钞---那是他向村里两户邻居借来的第一笔还款。纸币上还带着田间泥土的气息,却让在场所有人红了眼眶。
司法的温度:法槌落下时的人性微光
"孩子总要学会长大,但成长需要时间。"代红法官的调解笔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10次电话沟通的细节。面对保险公司坚持的41700元赔偿诉求,她特意调取了吕某浩的学籍档案,这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职校生,还有半年就将踏上实习岗位。代红深知,这个家庭已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她不能让这个少年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失去未来的希望。
深夜的法庭办公室,代红反复测算着还款方案:从2026年7月起每月1500元,既保证申请执行人权益,又为少年保留重新出发的可能。当原告代理人看到吕某彬在冬日里只穿着单衣,家徒四壁的照片时,终于松口:"就当给年轻人一次机会吧。"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该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确定了长期的分期履行方案。
三方人的接力:从失信阴影到诚信重生
调解协议签订那日,吕某浩搀扶着父亲深深鞠躬,并一再表示毕业后肯定会按照约定逐月履行支付义务,绝不失信。窗外,玄滩镇的油菜花正开得灿烂,法庭门前的法治宣传栏上,"诚信友善"四个大字被擦拭得格外明亮。在法庭的"诚信档案"里,吕某浩的名字旁悄悄贴了张便签:"2026年6月毕业,到时需跟进实际履行情况。
这正是泸县法院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当法理与情理交融,惩罚与救赎共生,司法便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照亮迷途者归路的灯火,是重燃希望的人间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