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宜宾市翠屏区法院:深耕哪吒文化 打造“执行风火轮”品牌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 作者:先子豪 邓以涛 发布时间:2025-02-11 11:16:44

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中国电影票房总磅榜首,影片中“传统神话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是吸引观众的核心。2月7日起,由宜宾市翠屏区原创的宜宾本土动画片《少年英雄小哪吒》也将再次在央视一套播出。

1739243832552.png

哪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哪吒也是人们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市,多达20多处的地名、古迹,甚至自然风物都与哪吒文化相关。2010年,宜宾哪吒传说作为民间文化入选宜宾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8月,宜宾市翠屏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

2024年1月,翠屏区法院汲取哪吒文化“惩恶扬善、诚信无私”精神内涵,以哪吒脚踏的“风火轮”为名,打造“执行风火轮”品牌。喻意该院将以惩恶扬善、雷霆万钧的执行力度,将胜诉当事人“纸面权益”高效兑现成“真金白银”。

“执行风火轮”品牌并非只是个名字,他背后是翠屏区法院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的支撑。该院以“是否有利于执行、是否能够给付到位、是否穷尽执行措施”来引领执行工作,树立全院全员全链条兑现权益意识,最大限度防止程序空转。以“案结事了政通人和”为标准,率先推开立审执破一体化运行机制,坚决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能执必执、能给必给;强化执源治理工作,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该院加快推进执行体制机制改革,以“执警融合”为突破口,常态化实质化运行“执行110”,破解查人找物难题。该院“执行110”由20名法警组成,剑指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执行完毕率低、执行到位率低、查人找物难、人民群众满意度不高、执行信访突出等问题。通过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悬赏公告等手段,多方征集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24小时接听群众举报、全天候值班备勤,精准打击逃避执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及时查扣处置涉案财物。

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工作日与节假日,只要接到线索,“执行110”便迅速出击,让被执行人无处遁形。

1739243854924.png

近日,“执行110”深夜接到线索举报后,深夜奔赴成都,成功扣押被执行人名下的一台宝马车。这起案件在车辆扣押后得以全案执行完毕,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胡某是该院某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经网络查控,其名下登记有一辆劳斯莱斯牌古斯特汽车。“执行110”接到线索举报后,执行干警长途跋涉1500与公里前往广东省深圳市,在罗湖区法院的协助下,成功将该车辆扣押。

翠屏区法院秉持“势如烈火、雷厉风行、虽远必至”的理念,在司法“最后一公里”跑出了“加速度”。“执行110”运行以来,已接处警796宗、出警511人次,传唤被执行人133人,作出司法拘留93人、实际送拘67人,协助执行227次,其中完成房屋强勘52套,完成查封、冻结、保全、扣押等强制措施40件,完成强制腾退房屋10次,完成扣押车辆19辆。

此外,该院不定期组织开展“执行风火轮 正义耀翠屏”“司法大拜年”涉民生、涉金融等专项执行行动,采取集中约谈、集中罚款拘留、集中查控等强制措施,主动出击,重拳惩治“老赖”。加强与市、区公安机关、不动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的联系协作,完善网格员协助执行机制,提高查人扣车、查扣款项的便捷度、精准度。加强跨区域司法协作,推动异地联合惩戒、查人扣车、交叉执行等工作机制常态化运行。通过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发布执行悬赏公告、抖音直播执行行动等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关注、参与、监督执行,拓展“执行110”的外延与广度。2024年,该院执结案件4074件,执行到位案款10.02亿元。

接下来,翠屏区法院将深化打造“执行风火轮”品牌,以哪吒的勇气、风火轮的速度,牢固全院全员全链条兑现权益意识,深化“执警融合”“交叉执行”“执破融合”“执源治理”等举措,全力将胜诉当事人纸面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用实际行动诠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初心和使命。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