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一届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生态环境与司法保护暨成都市法学会绿色低碳与生态产业研究会在成都举办。会上,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庭长余娟围绕《文化遗址司法保护疑难法律问题》主题,结合峨眉山旅游文化资源司法保护经验做法,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结合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批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来看,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各级人民法院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案件审理中所坚持的司法理念和做法。 坚持全面保护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涉及的文物种类相当齐全,这充分体现了法院聚焦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系统完整地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安全。 坚持全面追责 这15个典型案例涵盖了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领域。人民法院针对已形成的专业化犯罪团伙,坚持重拳出击,彻底斩断了文物犯罪的链条。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法院适用了惩罚性赔偿,最终实现了惩戒违法、赔偿损失以及修复环境的协调统一。 坚持保护优先 面对涉及历史原因形成的文物被占用和房屋腾退困难等问题,法院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在保障被告人合法居住权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文物的保护。 进一步加大峨眉文化遗址司法保护,护航峨眉山市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是峨眉法院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坚持协同联动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牵头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法院、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法院等地共同签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司法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从共商、共解、共研、共治、共护等方面建立健全了更加紧密高效的法院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审判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执行互助等方面的司法合作,共同加强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 坚持凝聚共识 我们与峨眉山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协作,打造未成年人法治特色研学课程,开展涉文化遗址、自然资源保护案件模拟庭审。邀请代表委员、环保职能部门、新闻媒体旁听庭审,确保“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利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送法进景区、进乡村、进寺庙,形成文化遗址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