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两所一庭”唱响多元解纷“好声音” 共绘和谐百丈好“枫”景

来源: 作者:曹艺 发布时间:2024-07-26 15:42:11

近日,百丈法庭与百丈镇司法所、派出所再聚合力,运用“两所一庭”联调联动机制,成功化解一起长达30余年的土地纠纷。

1721979818000.jpg

王某和胡某两家都是百丈镇A村村民,两家房屋仅隔20余米,本应是关系融洽的邻居却因14厘的土地开启了长达30余年无休止的争吵。王家认为:这14厘的土地是自己的。自己有土地证,30多年前政府已经将土地确权给自己,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在这块土地上耕种,现在要拿回这块土地,胡家却不退还土地,于是私自铲除了土地上栽种的茶苗。胡家则认为:土地是自己开荒耕种并经营30余年,政府已默许这14厘是属于自己的承包地。王家在纠纷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就私自铲除了自己栽种的茶苗,造成较大损失。30年间经村组多次调解都没能将问题解决,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为彻底解决双方矛盾,也为长达30余年的争吵画上句号,百丈法庭联合百丈镇司法所、派出所、村组干部深入了解纠纷的起因和矛盾焦点后,通知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调解。

1721979843123.jpg

调解过程中,两家邀约数名家庭成员到场,大家七嘴八舌、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村组干部从14厘土地的历史渊源、现实因素和邻里关系等多方面分析了当事人产生纠纷的原因,表示通过走访和调查,该案涉地块并不大,价值远远小于双方投入的时间成本,希望两家都能做出让步化解矛盾。法庭干警表示,虽然王家有土地证,但土地证的边界模糊不清,很难认定案涉土地的四至界限;胡家所称自行种植该地30余年,因政府默许该14厘属于自家的承包地一说也很难站住脚。司法所与派出所工作人员从政策、情理上做工作,但双方当事人仍不让步,反而越说越激动,就在此时,双方都说出了“心声”。王家:“我家就是要争个输赢,赌的就是一口气。”胡家:“茶苗不是重点,关键是村里人都知道几十年了这块地就是我家承包地,要是给了王家,别人该怎么看我,太丢人了。”

1721979867730.jpg

找到矛盾争议焦点后,在场的两所一庭工作人员与村镇干部转换调解思路,在两家中选出最有发言权的代表,再通过代表给家庭做工作的方式使双方接受调解方案。调解人员结合历史因素、双方在该地块耕种情况、诉讼难点以及多次调解情况给双方代表再次分析了整个纠纷过程,最终,两名代表共同商定明晰了14厘土地边界。随后,两家人在调解人员见证下,现场为这14厘的土地划定边界。至此,这起长达30余年的土地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

该起土地纠纷的成功调解,是“两所一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际运用,下一步,百丈法庭将继续丰富和发展“两所一庭”联调机制,与司法所、派出所共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诉源治理新“枫”景。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