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司法护航“诗和远方”,多管齐下助力文旅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泸定县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06 10:24:14

为切实促进辖区涉旅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满足旅游者“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纷需求及泸定县旅游业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泸定县人民法院形成了以“一中心,多站点”“线上数字化、线下网格化、服务全覆盖”的涉旅诉讼服务体系和纠纷快处机制,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服务保障“文旅之州”建设。

融入文旅兴州大局 全机制保障“游”法可依

通过了《泸定县人民法院关于涉旅诉讼服务体系和纠纷快处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业务庭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涉旅纠纷快处”领导小组,在海螺沟人民法庭开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安排专人负责,开展常态化“纠纷快处”工作。


1714962281481.png

成立涉旅纠纷法官工作站点,主动作为“走出去”,考虑涉旅纠纷主要发生在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中,泸定县法院不仅在泸定桥纪念碑广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冷碛镇“樱桃谷”、兴隆镇“天下和平”、泸桥镇“海子山居”等主要景点设立法官工作站,还分别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局交警大队也挂牌成立了涉旅纠纷法官工作站点。悬挂的“法官工作站点公示牌”及“涉旅纠纷处理流程图”,公示内容包含办案法官的姓名、联系方式、工作职责以及办案流程等信息,确保旅客在遇到“涉旅问题”第一时间能够找到“解纷”途径。


1714962324749.jpg

在5.1假期来临前夕,邀请了辖区酒店、购物商场、主要景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等涉旅企业和县文旅局、公安交警大队等涉旅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了问需座谈。大家齐心协力,确保在“五一”期间,保障旅客合法权益,为旅客提供安心舒适的旅游环境。


1714962340420.png

利用网络、官微等新媒介,充分发挥“线上”推广渠道,与移动、电信两大运营商签约“云信”服务,定制游客入境温馨提示短信;在泸定县法院微信公众号、微博中发布“涉旅诉讼服务和纠纷快处机制公告”,公示12368和诉讼服务热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保障司法护航文旅热线电话、泸定县人民法院涉旅诉讼服务和纠纷快处机制联络人员名单,让广大游客在旅途中充分感受到法治护航文旅带来的司法温度。

1714962389290.jpg

为游客提供司法保障的同时,也向游客彰显司法温度。节前,印制了《泸定县人民法院旅游者组团自驾318泸定段友情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节选)》宣传单,就高原旅游、自驾等注意事项和旅游纠纷维权方式进行提示。5.1期间,组织干警到泸定桥、纪念碑、海螺沟、天下和平等几个重要景区发放,截止5月2日,已向来往游客发放宣传单3000余张(册)。

契合“绿水青山”生态理念 全方位提倡绿色旅游

泸定县法院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理念,在假日期间加强文明观光、文明用餐、爱护生态、保护文物的法治宣传,并制作“文明出行,你我相伴”签名墙,与游客就生态旅游开展互动活动,提醒旅游商家和游客保护环境、绿色出行。


1714962494208.jpg

法院干警在泸定桥纪念碑广场、泸定桥、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等景区周边进行文明劝导,提醒过往游客爱护环境卫生,共同守护红城干净。

1714962517411.jpg

加强能动司法理念,全天候服务平安出游

为了充分保障“5.1黄金周”期间及时、高效化解旅游矛盾纠纷,泸定县人民法院继续加强开展“假日矛盾纠纷调判‘不打烊’行动”。加强值班值守工作,保障司法护航文旅热线电话和“一景区一法官”公示电话畅通,确保有纠纷必接待,有诉求必调解,司法护航文旅不缺位。

1714962542956.jpg

1714962572808.jpg

冷碛人民法庭与海螺沟人民法庭分别在杵坭樱桃谷景区和海螺沟景区游客中心设置具备“法律咨询服务和纠纷调解”功能的法官工作站,确保立即解纷,现场解纷,司法护航文旅不空位;充分利用24小时自助法院与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与散布各景区景点的法官工作站,形成“双中心,多站点”的涉旅矛盾纠纷解纷体系。让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为旅客安心出游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