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竹县人民法院坚持党建引领,铆定“铸魂优能 实干争先”工作目标,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以“三抓三提三引领”党建工作法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
抓政治建设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党组领学、支部比学、党员践学机制,推行党组发动、支部立项、进度督查、到期验收“四步工作法”,做到“业务重点在哪里,组织建设就到哪里”,筑牢“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思想根基。2024年以来,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支部集中学习、支部共建等220场次,坚决筑牢政治忠诚。
抓队伍建设强基。建立“党建+青蓝工程”导师制度,院庭长结对指导青年干警,抓好审判工作“传帮带”。建立调研论文写作人才库,形成优秀青年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工作机制。调研文章获省级以上奖励5篇,其中一篇获最高人民法院奖励。强化选任激励担当,提拔中层干部16名,晋升职级、警衔18人。着力培树先进典型,宣传各年龄段优秀干警,形成有梯次、有意识的榜样培育模式,凝聚比学赶超正能量。12个集体、64名个人获县级以上表彰奖励,50名干警获群众赠送锦旗、感谢信。
抓制度建设固本。实施问题破解到支部机制,鲜明“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在支部设置办案团队党小组,党小组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将中心工作落实作为检验党支部工作的试金石。丰富“竹法先锋”“1+N”党建品牌体系,以支部党建特色带动业务发展,“全院一品牌、一支一特色”得到县委高度肯定。建立“3+X”式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提升支部战斗力。推行党支部积分制管理,落实党建业务双述职机制,形成“月督导-季通报-年考核”党建闭环工作法,压茬推进基层党建水平。
提振干事创业能力。坚持“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生活关心”,把敢担当、作风实、能力强的青年干警放到关键岗位压担培养;聚焦重点任务,实行“建立台账、任务交办、督查核查、报告情况”跟踪督办机制;做强“大党建”,机关党委发挥主观能动性,引领工青妇等群团力量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廉洁教育、演讲比赛、读书会、主题拓展、游园会、职工运动会、新春联欢会等多元文化建设活动,以文铸魂、知行合一,凝聚干事创业精神动力。同时,积极落实健康体检、人文关怀、带薪休假等制度,多措并举激发干事热情。
提振拒腐防变能力。常态长效抓实党纪学习教育,纵深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司法作风顽瘴痼疾整治,深化治理司法人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问题,组织警示教育大会、旁听职务犯罪庭审、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活动12场次。强化风险防控,以员额法官为重点,着力监督“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对4名员额法官严肃追究审判质量责任。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主动记录是习惯、拒绝过问是规矩”入心见行,涌现出正面典型4起。严格执行“党建业务十约谈”制度,围绕党建、队伍、业务问题开展谈心谈话200人次,注重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推动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提振司法为民能力。深入践行“如我在诉”,全面实现诉讼服务一站通办、一次通办,设置党员先锋岗5个,为老弱病残孕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大力推进“数智”法院建设,在全市率先推行案件归档方式改革,优化诉讼体验,案件上诉流转时间缩短21天。开通老幼妇残等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12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联合县域中小学通过模拟法庭、巡回审理进校园、庭审直播等方式开展“法治护苗”活动25场次惠及万余名青少年。组织党员干警常态化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民办实事30余件。
党建引领素能提升。突出“政治+业务”“理论+实践”,加强队伍职业素能培养。完成国家法官学院、四川法官学院29个班次46人次的调训,5名干警获评省级“优秀学员”,获评人数创新高。参加上级法院培训46场次1430人次,开展全员政治轮训,分级分类培训全覆盖。通过岗位培训、庭审观摩、支部活动等培训干警600余人次;构建竹法之星、论文评赛等多个实绩评比机制,切实提升快办案、办好案的能力水平。
党建引领执法办案。加强对审判执行业务的日常监管,建立审判质效半月研判制度、审判期限提前管理制度、“红黑警示榜”管理机制,倒逼法官提高办案质效和自律意识,有力促进案件质效提升。刑庭获评“全省2022年至2024年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审管办获评“全省法院2024年度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东柳人民法庭获评“全省法院2024年度人民法庭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实施“党建+通达之剑”行动,落实“切实解决执行难”要求,积极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执行工作在全市基层法院“院长大比武”执行攻坚竞赛中拔得头筹,“切实解决执行难”阶段性成效获县委书记批示肯定,执行工作创新实践被《精神文明报》头版刊发。
党建引领服务大局。主动融入县域“三级过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化解矛盾纠纷比例达77%。切实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立驻企法官工作站,走访调研重点企业20家,为企业健康发展“把脉、问诊、开具良方”。实施“法官驻镇联村”机制,在村镇设立巡回办案点、诉讼服务站32个,开展巡回审判50场次。参与辖区党委政府牵头的疑难复杂纠纷调解8次,成功化解370余名农民工讨薪纠纷。选派3名精干力量全脱产驻村助力乡村振兴,帮助联系帮扶乡镇解决发展小麦种植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5个,投入帮扶资金22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法治宣传、文明劝导、城乡融合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志愿服务等20余场800人次,接受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
(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