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马尔康市严把党员发展和教育“入口”“质量”“培养”,推动党员发展规范化,教育和管理制度化、常态化。
严格标准,把牢“入口关”。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方针,各级党组织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发展党员各环节全面推行公示制、党员大会票决制、考察记实制,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将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工、大学生村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建立《优秀农民工党员实名制培养发展台账》,确定53名优秀农民工为重点培养对象。把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发现、考验入党申请人的考场,及时发现、培养和吸纳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将22名在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干部纳入重点培养对象。
精细管理,把准“质量关”。建立全市5000余名党员基本信息台账,精准把握党员队伍整体状况,定期摸排党员组织关系,建立失联党员、口袋党员排查处置台账;结合党员“积分评星”,把党员日常履行岗位职责、参加“三会一课”等情况作为评分内容,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对农村带富党员实行“责任清单+贫困户”,对老年党员实行“党内帮扶+走访慰问”,对流动党员实行“信息互动+联系帮带”,实现党员分类精细化管理。
常态教育,把好“培养关”。每年定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班,通过讲党章、讲党纪、讲党史、讲程序、看影视等多种形式,使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历史,加深对党的认识。结合农村党员干部“双重信仰”排查,围绕“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遵纪守法”5个方面全覆盖开展党员“政治体检”,分类开展党员教育,加强党员谈心谈话,确保党员队伍纯洁性。(邓文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