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奋战在发热隔离留观病区的医生,也是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519名党员的其中一员;他是医院新建临时党支部的书记,也是医院城南病区隔离病房的负责同志,他就是陈炘。
2020年是陈炘加入党组织的第16个年头。自新冠病毒肆虐以来,他身为感染科的负责同志,不畏困难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暴风眼”。“科室中是党员的,则向优秀的党员看齐,非党员的则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感染科一线医生刘鑫也是党员,他这样描述感染科的工作状况。
你等着,我来接你的岗
1月26日凌晨4点49分,陈炘在医院科主任群里发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感染科值班医生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靠着睡着了,连口罩和帽子都没来得及取下。照片是值班护士发给他的,凌晨4点了,陈炘并没有休息,在家处理着筹建负压病房的事儿。身为科室的负责同志,他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多想,他穿上外衣,一股脑冲进了寒冬的凌晨,他心里在责怪自己没有关心好一线的同志,他恨不得把脚下的油门踩到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同在一个战壕的战友,你等着,我来接你的岗。”
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陈炘一直奋斗在感染工作一线,这次疫情爆发后,作为全市专家组成员,他从1月20日开始,几乎天天在资中——内江两边跑,既要负责全市疑似病例的会诊,又要负责科室的全面工作推进。在接到医院成为全市定点医院的通知后,他更忙了:重新规划科室分区、组织科室培训学习、调配隔离区工作人员……这次冲出门之后的陈炘,家人便很少见到他了,他几乎把自己泡在了隔离病房。妻子每天担心他的安全,想给他打电话,确认他是安全的,但是又害怕身穿隔离衣的丈夫不方便接听影响他的工作,于是只有悄悄地在微信上给他留言。
陈炘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接电话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看消息回复消息......夜深了,妻子一直没有睡,在手机上刷着武汉和各地的最新疫情,但越看越担心。“不用担心!你帮我照顾好自己、娃娃和爸妈。”陈炘的微信终于在凌晨发了回来。
一个人会走得更快,但一个队伍才会走得更远
“一个人会走得更快,但一个队伍才会走得更远。”这是陈炘带队伍的心得。此次医院城南发热隔离留观病区的医护人员主要由感染科党小组党员为班底组建,大家拧成一股绳,面对“新冠”病毒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从发热门诊的前线到隔离病房的中心,从疑似病例隔离区到确诊病例隔离区,从科室主任、护士长到每一个医护人员,无一不是因为疫情而打起十二分精神。内江市主城区的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被通知将送至城南病区隔离观察病区,病区内所有患者必须在确诊病例转入前转移到院内相关专业科室。
1月27日,又是一个凌晨,陈炘接到医院通知后,又是一夜未眠。40多个在院病人要在12个小时内全部转出,应该转到哪些科室?转运途中的应急预案怎么制订?确诊病例来了病区流程该怎么优化?一系列的问号接踵而来,也等着陈炘去解决。他将科室的党员同志召集一起开了碰头会,他告诉大家:党员的入党誓词不是说说而已,有关口要冲就该党员上!陈炘把病区现有12名党员分成4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在10小时内完成相应患者的转运工作,并留下2小时重新优化病区流程,以待开始新的战斗。
“疫情的重心不能怠慢,疫情之外就是一直打电话,调配病房、联系相关科室、与病人讲解、给家属沟通,跑上跑下,用脚不沾地来形容也毫不夸张......”护士长给我们回忆起1月27日那天陈炘的工作状态。
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支队伍
一套防护服能做完的事,就尽量不要再拆第二套;能最少人进发热隔离留观病区的,就一定不要多进,这是目前感染科工作的“战略”。
为减少防护用具的损耗和使用,也为了避免医护人员进隔离病院导致交叉感染。对于每天进入风险最高的隔离病区开展查房工作,陈炘便承担了下来。
一开始,陈炘和上一个医生,两个人一支队伍。从疑似病例病房到确诊病例病房,陈炘在关注病人生理病况的同时,更关注病人的心理建设,他不仅帮助病人一起攻克病魔,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建设好病人的心理堡垒。从与医护交流病情到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一天至少3次的隔离病区查房,每次至少3个小时,一趟下来退去湿透了的隔离服,全身在寒冬冷的瑟瑟发抖。
随着接诊病人数增多,进入隔离病区的次数也开始增加,发热隔离留观病区的物资更加紧缺了。陈炘想,两个人的防护装备如果换成一个人进,那么物资就会多坚持一天,暂时没有开源的地方,那就最大程度的自我节流吧,总不能让同志们最后赤膊上阵吧。在2月1日晨交班上,陈炘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决定: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从今天开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由我一个人进入隔离区开展查房工作。
一名党员可以成为一支冲锋队!一个支部可以成为一个战斗堡垒!(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