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共青团四川省发布《关于表彰2019年度“全省优秀共青团员”“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的决定》,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两名优秀青年榜上有名!医院内儿科团支部组织委员、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吴跃婷荣获“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医院胸心外科医师郑德来荣获“全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吴跃婷:用十二分精力扮演好“团干部”角色
现年32岁的吴跃婷,中共党员,市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内儿科团支部组织委员、“夺冠”青年突击队副队长。
2009年,吴跃婷从学校毕业,进入到市一医院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吴跃婷不属于院团委重点“瞄准”范畴,为了进入团组织,她多次到院团委“毛遂自荐”,表达想参加团活动的意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吴跃婷一次不落主动参加了团委组织的所有志愿活动,终于在2015年,她通过了组织的考验,顺利进入团委,并担任内儿科团支部组织委员,在她的积极组织带领下,2017年2月,吴跃婷所在团支部荣获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吴跃婷(右二)参加“小丑医生”活动留影
2016年,医院成立川南地区首支“小丑医生”爱心医疗志愿服务队,吴跃婷成为了首批队员,4年来,她用小丑幽默风趣的形象为住院患者、留守儿童等带去了快乐和健康。不仅如此,吴跃婷还是一名注册志愿者,她长期参加“青年志愿者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和“一对一”结对服务,每年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超过20小时,截至目前,她共参加各类活动 60余次。
虽然一心向着团委工作,但吴跃婷的本职工作也丝毫没有落下,不仅没有落下,还表现得非常出色,经过常年的稳扎稳打,吴跃婷已顺利评为中级职称(主管护师),成为内心血管内科的骨干力量。
吴跃婷(左一)参加品管圈比赛
在日常工作中,吴跃婷坚持多学多问,兢兢业业,迎来了属于她的“丰收”:2018年4月,荣获内江市“强质量·重内涵”急救技能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一等奖;2018年4月,荣获内江市“强质量·重内涵”急救技能比赛中荣获团队二等奖;2018年4月,荣获四川省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急救技能比赛心肺复苏二等奖;2018年8月,带领团队“护心圈”荣获四川省“老肯杯”医院品管圈比赛三等奖;2018年10月,带领团队“护心圈”荣获“第六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2019年3月,荣获四川省“护士心电图比赛”团队三等奖。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吴跃婷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瞒着家人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1月29日,正在心内科病房上白班的吴跃婷,接到马上要支援门诊预检分诊处的通知,她迅速到岗,为病人登记、测量体温、消毒等,那晚,共接诊了30余位患者,将近当天全天接诊患者的二分之一,凌晨时分,已经连续上了14个小时班的她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医院团委在新区发热工作组的成员中组建了“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夺冠’青年突击队”,并指定吴跃婷为副队长,面对组织的临危受命,吴跃婷毫不退缩,作为支援发热门诊护士,她不仅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要时刻关心青年突击队的青年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困难可以找吴跃婷,她肯定会帮我们搞定的”,这是突击队的队员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无疑也是对吴跃婷“副队长”职务的最佳肯定。
郑德来:“小白”医师的新冠肺炎防控历险记
现年28岁的郑德来,团员,硕士研究生,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发热隔离留观病区的一名90后青年外科医师。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郑德来挺身而出,曾两次不间断地支援发热隔离留观病区,收治管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
郑德来这段五味杂陈的抗“疫”之路,可以用“爱丽丝梦游仙境”来形容,有过突然支援的“意想不到”,有过对病毒的“恐惧”,有过对击败病毒的“自豪”,更有过对自己职业和未来的“期待”。
1月26日,郑德来接到了科室主任打来的电话:“医院要组建临时发热病人留观病房,要抽派青年骨干进病区,你……”“主任,你不用说了,我愿意去!”不等主任话语落定,郑德来就接过话坚定的答应了下来。
郑德来(右二)在参加新冠肺炎防控技能培训
当晚7:00,郑德来提着简单的行李准时进入发热隔离留观病房报道参加“岗前培训”。外科专业毕业的他对传染病的接触并不多,这不禁让郑德来严阵以待,他一遍一遍学习穿脱隔离衣的步骤,一遍一遍学习集体核酸标本的流程,一遍一遍熟悉病区工作劣种,他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病毒,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和同事。
从这一天起,郑德来就坚守在了隔离病区,成了“打怪”的一名90后小医生。他说:“我不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留遗憾,我要用这段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由于防护服的紧缺,隔离病区的作战策略是:每次操作或陪检,由值班医生一个人进入隔离区完成。这不论对“老手”还是“新手”来说都是让人恐惧的,郑德来也不例外,进一次隔离病房,他需要克服双重关卡:独立面对自己和独立面对患者。
郑德来(左一)在为进入隔离区做准备
第一次隔离病房值班开始了,郑德来需陪同4个隔离病人完成CT复查。检查需要走专用通道下楼,从1楼到12楼,郑德来来来回回走了8趟。因为是复查,郑德来知道病人会担心结果不好,心里肯定会紧张,他在陪检的途中给予了患者很多的精神力量,安抚他们。“为什么每一趟非要你陪着?在楼下等不是一样吗?”“我想给他们力量,这个时候的病人希望有我们的陪伴,我们在,他们就不会怕。”“但你每多陪一趟,你被感染的风险不是就会多一分?”“我没有想那么多……”
2月13日,一个61岁的老年女性,可疑武汉回归人员接触史,咳嗽、呼吸困难不适,血常规示淋巴细胞下降,胸部CT示双肺感染严重,氧饱和度低,隔离病区的气氛凝重了起来。
当日值班的郑德来立即和护士一起准备病房、准备呼吸机、做好消毒,开始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及询问流行病学史、给患者戴呼吸机、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抽血检查。
因为病房没有负压装置,给病人上呼吸机会使病房空间里弥漫着大量的飞沫和气溶胶,郑德来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给病人“零距离”的上呼吸机,风险会成倍的增加。因为病情,老人配合度差,反复地抓扯呼吸面罩,让自己的口鼻完全裸露并大口的喘气,此时的病房内充斥着大量的气溶胶,郑德来明白继续留在病房的危险。病人病情危重,病人不配合,家属又进不来,郑德来毅然的选择留下来,在病房陪着老人直到安静睡去。
经过积极治疗,这位老奶奶顺利出院,这让郑德来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职业的成就感”。“其实,我们与病人是一体的,我们能治愈他们,他们能让我觉得自己很‘man’。”
这跌宕起伏的体验,正是一个刚毕业半年的青年“小白”医师的新冠历险记,一路“升级打怪”,不断去成长和承担这个职业赋予自己的使命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青年团员的生力军作用。(陈 娟 蒋 艳)